今天是618,除了狂欢购物的海报在网络里飞,还有赚满父亲节祝福文的眼泪在飞。
1980年,我7岁那年的生日第二天,我和爷爷奶奶被一辆来历不明的解放车拖到了一个大大的像仓库的房子里,房子正中间放着一大块的木板,木板上躺着一个面色发青的人,那个人是我的父亲。那一天是我此生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那个年代的我们是没有父亲节的。其实到今天,我也没完全弄明白,父亲节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如同今年5月的母亲节,我们也只是平常的给母亲类同过生日的一样买个礼物,说上逗她开心的话,远在外地的大哥和小弟以及她的孙子和孙女们,也只是微信里沟通。而我,不过就是陪母亲在家多烧了个汤喝,顺便忆苦思甜的回忆了下母亲37年的艰难险阻,然后母亲酸楚的抽动了鼻子几下,然后我象征性的陪着酸楚一下。
对于父亲的记忆,更多的来自于母亲的回忆,还有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父亲出事后最初的几年,母亲的回忆里大多带着伤痛的哀怨,指责父亲为什么啥也没说就这样走了,走的这么干脆果断,不给她一点思想准备云云。当她哭完,抹干眼泪,开始淡定的指挥我们三个孩子挨个给父亲的遗像磕头,每年的大年初一去火葬场的骨灰存放处都会重复这一幕。那时因为我们小,母亲担心我们害怕,将父亲的骨灰盒存放在火葬场的骨灰存放处。这一放,父亲再没回过我们的家。
每次我都会和小弟紧紧的挨着母亲,穿过一排排放满骨灰盒的木架,来到父亲的骨灰盒前,母亲念叨句你的三个孩子来看你了,然后抱起红色的棉纱布包裹着的父亲的骨灰盒,寻到空旷处,一层层的解开,直到红漆木盒里嵌着的父亲的照片出现。
每次看母亲解纱布,小弟都会紧紧的抓着我的手,我知道,他在害怕,曾经他问我,姐姐,爸爸在盒子里怎么看不到呢,那时的小弟才4岁。他是父亲生前最宠爱的小儿子。在成长中,他对父亲的记忆剩下最后祭奠时的疑惑。
父亲走的那年,母亲不到36岁,在随后的岁月里,用含辛茹苦形容母亲独自的操劳,想来并不为过。除了养育三个未能年的孩子,还有2个白发送黑发人的老人,父亲是独子,在那个儿子养老送终的年代,失去儿子的爷爷奶奶每月的生活费是11元,这个费用延续了10年,看病吃饭全都在内。那些年里母亲用汗水和泪水独自的承受孩子的养育和老人的奉养的重担。那时如果有父亲节,母亲一定会让我们和父亲的遗像一起过。
生活的艰辛来自物质的需求,更来自精神的压力,没有父亲的孩子在周遭眼里得到了怜悯,也得到了轻视。母亲的要强,让年幼的我们学会了自尊。母亲可以为了我们被轻视找上县委书记的门,也可以为了挣学费,一个人去亲戚家挨家低头借钱。她从温婉的知性女子慢慢成为了泼辣大胆,在领导眼里不好缠,在同事眼里不好惹的泼妇。我们从小到大获得的公平对待,都离不开母亲的强出头,据理力争与自尊自爱自强的以身示范。
我们活得开朗不阴郁,被双倍的母爱保护着,那些年如果不是每年的祭奠的提示,我们无忧无虑的开始忘掉了父亲,在我们的心里,母亲像另一个父亲的存在。。慢慢成年长大离家,母亲开始渐渐的老去,当父亲节母亲节被国人引进来,成全了很多人对父母的回望情绪,也让我们三个孩子开始重视母亲的老年生活,原来我们是没父亲的孩子,原来我们的母亲需要一个伴。
我们从来都把父亲节当母亲节过,直到今天,我们都懂得,给予母亲最好的礼物,是陪伴。我们是惭愧的。我不需要父亲节,我只想要个父亲,一个能陪伴母亲的父亲。
大哥开始信佛的时候,对我说,我们不需要刻意的去祭拜了,让父亲的骨灰盒入土为安吧,5年前,母亲在我们的说服下,将父亲的骨灰移出骨灰存放处,安葬在爷爷的墓地旁。修墓地时母亲说,留一个出口,等她百年后和父亲葬在一起,说这话时,她的表情云淡风轻,仿佛交代我们晚饭准备吃什么一般。
2017年,6月18日,为了母亲而记录的父亲节。
73岁的功夫老太--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附记录:母亲52岁身体检查发现自己得了遗传性高血压,从此踏入修身保健而严厉的自律之道,尝试各种手段及方法,54岁开始自学太极拳至今,能忍人所不能忍,年纪大太极初学压腿疼了2年。别人问她怎么坚持,她道:岁数大了,给孩子创造不了价值了,但把身体搞好,就是为儿女省钱不添负担。旁人道,您这样好身体能活90 没问题,她道:我不要活多大岁数,我只是想自己活的有质量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