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选择与学习
1.被动注意与学习
新异的刺激能够引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比如标新立异的广告往往会吸引观众的眼球。
动态的东西也会自动捕获我们的注意,一方面因为物体的运动会引发大脑视觉区域的兴奋;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动态的东西,人们容易将其和其他静止的物体区分开。这也是为什么相较于看书,人们更爱看电影,且对于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记得比较清楚的原因。
刺激的强烈对比能够捕获注意。这是因为具有某种强烈属性的事物更容易被个体从其他的对象中剥离出来。
注意相依理论:当目标和非目标之间的相似性增加时,我们搜索目标的速度将变慢,反之,速度将变快。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重要信息的表征方式进行加工以使他们与其他信息的某方面属性相差很大,那么重要信息就能够自动捕获我们的注意。
事实上,我们读书做的标记,重点地方提高嗓音等都是在运用这一原理。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可以在某一重要教学环节采用一种特殊的呈现方式,或者对于重要的内容标红加粗等也都是出于此原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多次,导致习惯化的萌生后,会降低捕获的效果。
2. 主动注意与学习

如上图,A表示自下而上的注意,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引起的。B为自上而下的注意,可以理解为有意注意。维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过程不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而是从选择性注意开始的。学习与注意密切相关。在注意的参与下,学习者能够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并形成学习的准备状态。
那么在学习中如何利用主动注意呢?
1. 对目标产生预期时,个体会形成心理准备状态。
在正式上课之前的预习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预习能够提前告知我们的大脑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中有哪些难点和重点,如果你提前把他们记录下来,听课时就会始终带着一种期待,而当预习时没看懂的内容被老师提及时,你便能够更快地集中注意去听这部分内容,从而使你的注意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自我提问也具有同样的功效。作为学生,可以在课前给自己提出几个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尝试在听课的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本节课要实验的目标,将待要解决的问题列在黑板上或PPT上。这些问题式的目标既可以引领学生的注意,也有助于组织讲课的思路,一举两得。
2.学习经验与注意
从注意的角度看,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组织性和灵活性会影响我们在问题解决中的注意模式。
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系统性、组织性影响注意。专家常以原理、规则等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头脑中不仅存储了大量地关于问题情境和策略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的组织十分系统。新手则更多以刺激信息或问题的表面特征的分类来理解问题,由于知识系统性差,面对问题情境时,他们很难很快激活先备知识以发现关键信息。
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灵活性也影响注意。将不同情境同化到一个共同的原理类别中从而形成一个头脑中实例库,同一个原理的实例库越丰富,越有利于提高选择性注意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