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丙林泡杯闲茶聊论语国学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丙林泡杯闲聊论语之十——赖床的习惯的改了吗?

丙林泡杯闲聊论语之十——赖床的习惯的改了吗?

作者: 丙林感悟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13:53 被阅读5次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是自重,威是威仪,自己要尊重起来,自己要厚起来,不能太薄,太轻;一个人厚重、踏实会给人以信任感,若一个人太轻太薄则显得很飘。《道德经》也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人要重起来,厚起来,这样静气、厚气便出来了,那么这样的人,做人做事就易做好,就是易做成。因为“静”所以脑子是清醒的,因为“重”所以行为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故而就学习来讲,才能巩固下来。这个固不仅是知识记住了,而是知识化于行为之中,境界植根于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便巩固下来,因为它融入了我们思想行为之中,慢慢地改变着我们思想、语言、行为,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泡久了,便会使我们的气质变化。

主忠信。忠信,前面讲的很多,这里不再重复,这里聊聊这个“主”,我认为这个“主”是忠信的价值观在我们心灵深入已经作为自己做人的原则立了起来,所以是主。这是很重要的,有些道理,三岁小孩都知道,但八十岁的老者却做不到,所以我们讲知识若不落到实处,那都是空话,有时还会增加我们的傲慢心理,所以王阳明先生讲要知识合一。尤其现代人来讲,更应该立足于行,因为我们知的太多而行的太少,我们从三岁开始读幼儿园一直读到23岁大学本科毕业,二十来年我们都在知,但行呢?很少很少,尤其在当下这个以分数作为唯一验证标准的的时代,裹携着以老师、学生、家长为主的整个教育群体往前一路狂奔......

我近期与朋友做了件事,以前写计划方案时理想满满,但真正作起来,那真是各种情况频出,而后不断调整改进;所以讲,人若不”行”(践行),对”知”,真难有很深的体会,千万别认为学了知了,就已经明白了,还差的远呢?若不亲身实践,真难言有真知呀!

另外,这个主是做主之意,刚才讲的是忠信在心中做主,这是做人的原则,不仅是忠信,还有仁、义、礼、智、廉、耻也当在心中做主,但关键看我们临事时能不能做主,会不会找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就做主而言,我们真的做主了吗?停一停,同学们思考下......

我们人生是自己做主吗?我们的行为是自己做主吗?我现在干的是自己想追求的事业吗?我们能做主管住自己的欲望吗?自己有痛风,我们是否还是在喝啤酒?自己体重超标是否能管住那支想拿筷子挟肉的手?大家想想吧!

无友不如己者。古人有解释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要交超过自己的朋友。我就有点纳闷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习主席又能与谁交朋友呢?我认同南怀瑾先生的理解:“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也就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讲忠信,行忠信是对的,但不能瞧不起别人,要有容人之心,容人之量,且“三人行必有我师”,别人也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他仅是一个乞丐。以前讲过,我们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样认为那样,但现实并不一定是这样是那样,那么就需要我们谦虚一点,把自己放低一点。

过则勿惮改。勿是不要,惮是怕,孔子教我们有过错不要怕改正。认错不该死,要敢于认错。这个认错不仅是对别人认错,而更是自己要从内心认错,去检查自己的不足,去反省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敢于去改正错误。

我们学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以变化气质,提升自己的修养。修养是如何提升的?不通过改过能提升吗?我以前有点小事就生气,就发怒,现在立马就反应过来,不发怒也不生气了,能够很好的处理,这就是修养的提升嘛!我原来总是管不住自己的不良欲望,吃的太油,总爱赖床,醒了也不起床,做事爱拖,但通过学习我改了这些不足,那这就是提升修养,就是变化了我们的气质,也就是学以致用嘛!

丁酉年中秋丙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丙林泡杯闲聊论语之十——赖床的习惯的改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ji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