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TS是 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的简称,翻译为视觉思考策略。
视觉化思维策略是由认知心理学家Abigail Housen和博物馆教育家Philip Yenawine合作建立了一套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根基的全新的艺术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他们的理念是让孩子或者艺术门外汉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会观察细节,表达想法,懂得倾听,同时还要与人交流。
初级的VTS 的观展方法,每个家庭都可以掌握和使用,主要是要了解孩子,再针对孩子的水平挑选几幅艺术品,然后围绕简单明了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是渐进式的讨论:
What’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
画里面发生了什么?
What do you see?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你看到什么?是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联想?
What more can we find?
你还能在画中找到什么?
你这几个大的问题框架下,那么我们会引导孩子对于画面中具体的艺术元素(比如颜色、线条、构图、光线)使用带来的感受入手深入探讨。
如果是去观展,可以让孩子尝试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自己的收获,比如

举例: 我们去看文艺复兴三杰的画展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孩子们会观察很多关于空间、位置、人物表情和关系的微妙细节再带来的讨论,而且年龄越大的孩子会更加揣测画面的细节。

比如:
你们看到这幅画面是一个什么场景?
人们在吃什么?是早餐还是午餐或者晚餐?
人们吃饭的这个房间给你怎样的感受?
你们从画上找一找感觉到这场晚餐的主人是谁?
你能否感觉到画面中这场晚餐大家吃得很开心,还是有别的情绪和感受?
这幅画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感觉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引导出达芬奇在画面分割、透视关系和人物故事处理精妙的艺术特色就能让孩子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这样比简单让孩子记忆大量的作品名称,作家名字更能够让孩子印象深刻,也是让孩子在对画的观察、欣赏的过程中慢慢领会艺术之美。

对于大多数用这种方式去启蒙孩子的家长而言,VTS的方法有这样一些原则也需要关注的:
总的原则是让孩子们不要被灌输艺术理念,而是主动的理解和渐进式学习,
1·我们需要孩子指出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来支持自己的答案
2. 当孩子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向这个孩子所提到的作品细节,以便其他的孩子也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
3.即使孩子暂时无法指出作品中的细节来支持自己的答案,我们可以鼓励大家进一步仔细观看作品,留意作品的各处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对孩子回答问题是否正确来评价,而是更多去关注“你观察很仔细”、“你发现了画面里很多秘密”、“我也认为她的表情有一点悲伤”这样更为开放、关注孩子思考行为过程的正面回馈。
4.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能力让他们开展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讨论,(挑选合适的艺术作品很关键),布置任务的时候要难度适中,有一点挑战,但是也不能超出能力范围。
5.我们甚至可以不用过多预热和灌输关于展览或者内容更深层次的内容,而是在观看中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和讨论,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后在离开展览或将完课之后,在通过阅读和影片资料来拓展学习。不过在我看来,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看完展之后,能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对高年级对孩子而言,观后感或者读后感这样的文体,最适合的就是在逛完博物馆之后对一两个作品做理解分析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