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苏轼号,又字和仲字子瞻。
世称苏仙、苏东坡,生于四川之眉山。
著名文学书画家,诗词歌赋才艺全。
先祖大唐苏味道,祖父苏序字仲先。
母亲名家程氏女,父亲苏洵“苏老泉”。
父母影响识字早,少年读书“天庆观”。
入学门径是庄老,启蒙道士张易简。
招收学生几百人,名列前茅苏子瞻。
结识尧臣、欧阳修,二十一岁中榜眼。
本应奖元屈第二,缘于主考官避嫌。
《刑赏忠厚之至论》,人夸“善读用书善”。
先授大理之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时值安石在变法,苏轼反对持异见。
遭受排挤离京城,派往杭州任通判。
密州、徐州与湖州,六七年内四处转。
兴修水利而便民,地方政绩颇灿烂。
江湖之远忧朝堂,《湖州谢表》文华艳。
“愚不适时”说自己,“追陪新进”以为难。
新党抓住上纲线,“指斥乘舆”怀怒怨。
“包藏祸心”刺政府,死有余辜众声唤。
“乌台诗案”而下狱,等待受刑当被斩。
劝谏神宗是安石,“一言而决”苏轻贬。
团练副使降黄州,刑警队副无实权。
写有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起狂澜。
离开黄州到常州,哲宗即位是幼年。
代子主政高太后,司马复相掌政权。
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又作朝中官。
发现旧党有弊病,揭露腐败又进谏。
新党旧党同丘貉,指斥各自长与短。
由此树敌两方面,新党旧党同时嫌。
贬往惠州改儋州,徼边荒凉属海南。
他在那里办学堂,风俗教化大改观。
元符三年逢大赦,卒于常州是次年。
高宗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声华艳。
宋代第一大文豪,彩绣辉煌凤凰喧。
东坡贡献词为大,突破“艳科”词境宽。
以诗为词容万象,地位与诗可同观。
相互渗透属一体,溯流而上本同源。
抒写人生真感受,词好破格更大胆。
不拘演唱供人读,天风海雨浪滔翻。
兼有婉约重豪放,苏词风格立体感。
直启辛词成一派,引领乐府再发展。
达观“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气浩然。
“簌簌衣巾落枣花”,“思茶”情趣在民间。
“多情却被无情恼”,谁说苏词缺柔婉。
诗歌注重现实性,人生思考在里边。
宦海沉浮四方走,阅历丰富不一般。
封建社会观察细,弊政陋习敢批判。
自然现象透哲理,启迪不拘儒道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美观。
审美性质难改变,孤芳自赏意志坚。
任何风格不独尊,门徒众多百花妍。
文道并重苏文好,多姿多彩尊先贤。
孟子战国纵横家,庄子恣肆想联翩。
挥洒自如似泉涌,奔腾雄放气浩然。
《范增》《留侯》《平王论》,见解新颖亦善辩。
世称科考有范文,苏文若烂进士半。
杂说书札序跋议,生动活泼色斑斓。
题旨翻新更出彩,引人入胜重美感。
文短《记承天夜游》,八十余字味绵绵。
小品文中称妙品,意境幽美更超然。
月光人影悠闲趣,历历如画印心间。
宋代苏轼成就高,多才多艺难追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