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反驳

关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反驳

作者: 筆觸記憶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7:22 被阅读1次

如果把有看成存在,把无看成不存在的话,我用下面的话来反驳。以下我的讨论都是建立在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上面的,即将有无都看作是存在,是反向着来反驳的。

将有无看成是物质的存在状态,即显和隐。在这方面“信则有,不信则无”和“岩中花树”有异曲同工之妙。“岩中花树”如下。

《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私以为,显和寂均是物质存在的两种状态。承认一个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我们说,如果一个物体存在,那么实在性就是它的最本质的属性。一个物体本来就在那里,自己看不见不代表它不存在,而在于它没有进入你的内心。所以它是隐的,它的状态是寂的。而你一旦看见了这个东西,那么它就进入了你的心灵世界。

而我以为康德就相当于从理论上说出了王阳明没有说出来的话。所谓的显隐或者是显现和寂的概念不就是对主体来说的吗?康德以为对象符合观念,而不是观念符合对象。我想我们能够从这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对象也是一种观念——对象观念,这个对象观念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的观念当然可以与之相符合。我们的观念要符合一个外在的对象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观念要符合一个我们自己建立的对象是可能的。在“信则有,不信则无”中,信与不信----不管是为什么信或者是不信的,但是它们是主体的一种态度。别人给我们说了一个事物,我信了,那么我在脑海中或者说是在意识中建立了一个观念(康德以为是一个时间图型),这是由想象力而出现的。于是你可以称为“有”。而如果不信,则是由于我可能经过我的一系列分析,我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一个观念。于是这就是所谓的“无”。

在这里,我假定一个东西是存在的,因此有无都是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相关文章

  • 关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反驳

    如果把有看成存在,把无看成不存在的话,我用下面的话来反驳。以下我的讨论都是建立在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上面的,即将有...

  •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思维导图

    “信则有,不信则无”?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好好学习,好好养身体,好好提升自己慢慢和你走在一起。如同找到希望。

  • 信则有不信则无

    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两户人家,一户李姓信佛,另一是张姓屠夫。两家挨在一起,有一日,同上街遇洪水冲走了桥。 ...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信则有,不信则无”,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以前只是觉得这是因为一些神鬼之说为了能让人信服而抛出来的一个论点。现在发...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今天我不用来讲玄和乱力怪神。 洗澡时,忽然悟出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是在说一件事的逻辑 : 信:你就会去做,你会有发...

  • 信则有 不信则无

    6.19 《信则有 不信则无》 1对于自信:同样一件事 自信的人会把它当做机会 不自信的人把它视做威胁。这两种心态...

  • 信则有不信则无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占卜之术,还是现在的心理学,一旦你认为某种因素会影响你,那它就一定会影响你,对你影响程度取决于你的...

  • 信 则有,不信 则无

    先看有没有,再看好不好。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已有的给他更多,没有的,把已有的也夺走。 以上三点讲的...

  • 信则有,不信则无

    《管理的觉醒》-85 这句话最初让人想到的应该是“佛法” ,因为有的人相信神灵的存在,有的人不相信神灵的存在,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反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wb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