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曾经来过马梅琴的家,这座位于东梁街的小院里,果树成荫。最多的还是杏树,累累的果实已然熟透,金黄饱满压弯了枝头。当年,我们五个中,两位刚刚做了妈妈,其余三个都是还是姑娘。今日都是奶奶了,重聚于这闹市深处的小小庭院里。昨日无忌的年华,今朝却已花白如霜;当年跳跃着的青春脚步,如今也换作了蹒跚之姿,缓缓相迎,相视而笑。
小小的庭院里,绿意浓得化不开,树影婆娑,筛下七月的阳光,点点碎金跳跃在每一片叶子上。各色花儿正开得喧闹,香气若有若无,悄悄弥漫在空气里。院中空地之上,马梅琴的先生烧烤架子已支了起来,炭火正旺,灼热的气息蒸腾而上,映着大家的笑脸。园中几畦青蔬全是鲜灵灵的!
我们就落坐于小院的果树下,桌上有杏子、有杏皮、还有杏干儿……七月的阳光透光果树的枝叶,渐渐移动,挥洒在我们身上。我们移了三次桌子,跟着果树遮蔽的阴影在跑……从小院中央,差点就移到了大门口,马梅琴的儿媳也是愉群翁的姑娘,一手好茶饭。
筷子动起来了,谈笑还比当年热烈,几十年的疏离后,再聚首,惊觉岁月并没有改变彼此眼中熟悉的笑意。那些调侃和默契的典故一如从前。真是:杯盏未寒笑言稠,十年踪迹一夕收。醉眼相看惊旧梦,岁月何曾改故眸?
我们愉群翁的三个人从小就熟识,二十余岁才踏入社会后,马梅琴到愉群翁工作,先是和我一个单位。通过我,又和我的朋友们相识了。彼时稚气尚存,初涉世事,每日在一处工作,也在一处分享青春所有的欢喜和愁绪。
那时候我们是富有的人,最大的财富就是青春和快乐。我们常常一如今天一样聚会吃喝玩乐。那时候在我小小的斗室里,合伙买只鸡吃,也会让我们异常高兴。有时候你带一点蔬菜,我带一点肉,来个周末聚会。最热闹的一次应该是有一年的元旦,大家各自要备两个菜,迎个新年。
当时我租住的只有一间房,门口是搭建的一个简易棚子,当做灶间。那一晚,在灶间昏暗的灯光下,我那灶间的烟火一直不断,我们几个人,你方喝罢我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勇。今天又一次提起,当年那个成功的拔丝苹果忘记是谁做的了……
后来啊,大家如飞蓬般各奔东西,各自在生活的汪洋里浮沉,渐渐被岁月冲散于人生两岸。马梅琴回到了伊宁市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哈秀丽调离教育岗位,到了县政府工作。大家都为房子、孩子、车子、票子奋斗而忘记了彼此。如今孩子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心里总得还是缺。
上周一个偶然的相遇,成就了今天我们三十几年后的再一次聚首。应马梅琴的邀请,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赶来,在她家的小院里以吃杏子的名义见面。今日重聚,我们竟未觉生疏,亦未觉隔膜。就像昨日分开今又相见。
时光分明催老了容颜,刻深了皱纹,却在心底深处,悄悄把我们的心魂熨帖得一如往昔。纵使岁月流徙,各自鬓毛已衰,然而彼此相视一笑,便如新泉清冽,刹那间便涤去了尘世的风霜——那熟稔的亲近感,竟毫无消损,如院中杏子年年成熟,自然而然,与生俱来。
一切仿佛昨天,三十多年的话题又在今天延续,多年前的争执还是没有结果;关于地航人,关于街(GAI)航人……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和故事,在我们的口中娓娓道来,仿佛将我们又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
小院里的杏树年复一年结着果子,今年又黄了。而我们之间那点情谊,也如这杏树一般,在岁月里生根,在时光里成熟,纵使叶落枝枯,亦在年轮深处埋着不灭的绿意。原来有些东西,岁月不是偷走,而是将其埋得更深,酝酿得更醇——这庭院里黄熟的杏子,便是岁月窖藏而赐予我们的金浆玉露了。
树影浓处,笑语声喧,情谊在皱纹里复活了。原来,有些东西,岁月并非是将其偷走,而是将它们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经过时间的酝酿,变得更加醇厚、更加珍贵。这庭院里黄熟的杏子,便是岁月精心窖藏,赐予我们的金浆玉露,让我们在品尝的同时,也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岁月的无情和悠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