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时,发现一个问题: 北京3、4个工程师的产出,都抵不上总部1个工程师。
可北京的工程师并不清闲,每个人都很努力。
为什么呢?
他们调查得知,北京工程师团队没抓住工作要点,只会吭哧吭哧地工作。
这其实也是当代打工人的现状:
他们态度很端正,像牛马一样勤奋,也跟牛马一样累,最后却只能挣个温饱。
对此,“硅谷投资教父”纳达尔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努力再加上会思考的人,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想真正做好一份工作,努力是标配,思考才是高配。
广告设计师林永强加入奥美后,在总监曾锦程手底下做事。
起初每天的工作也是翻译老外的文案,写一些产品目录。
每天都兢兢业业,该加班时就加班,该完成项目时也会去好好完成。
然而,有一次他看到曾锦程的工作态度时,备受触动。
曾锦程每次接到翻译工作,不但用心做,甚至还会在原有的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经常会比英文原作更出色。
后来,有一位外籍创意副总监找林永强为他们翻译文案,作品是一张凡士林润肤露的海报,文案很常规:
Vaseline Intensive Care(凡士林特别护理)——Sensitive Skin(敏感肌肤专用)
本来他又是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任务。
但他忽然想起了曾锦程的工作态度,于是他问自己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弄得更好?
那天晚上他想了三套平面创意,自己还用铅笔把草图画好。
他忐忑地把译文和创意给老外看,对方很中意,还跟其他老外文案及美指分享。
最后的提案也很顺利,客户当场买了其中一套,而且马上要求执行。
很多人日复一日地劳累着,也不愿换一种工作方式。
我一直坚信,在这个人人内卷的环境下,能从工作中脱颖而出的,永远是那些选择改变、愿意思考的人。
看过一个调查数据:任何一个行业,普通人才都差不多,但优秀的上限很高,优秀人才是普通人才能力的20倍。
那怎么拥有“20倍能力”的人呢。
光凭努力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深入思考,懂得比别人多前进一步。
比如同一份工作,别人只顾着交差,你考虑的是怎么尽善尽美。
同一个问题,别人只揪着细节不放,你却系统地去分析。
试想一下,这样的你怎么可能不拔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