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焚书坑儒,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焚书坑儒,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作者: 左道Left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0:16 被阅读0次

历史上,很少有皇帝像嬴政同学一样,明明干了好几件牛逼的不得了的事情,但死了之后照样被世代的文人们戳尸戮骨,形象一塌糊涂,比之于我们现在的网络暴力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一生有说不完的丰功伟绩,灭六国说起来就三个字,做起来可是阿政同学十年的心血,整个秦国六个世代的积累。

明明可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嬴政,却频频遭黑,归结来说,就是因为一件事:焚书坑儒。当然,准确地来讲,这其实是两件事。众所周知,秦之后的中国,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从结果来看,嬴政“焚书坑儒”这件事并不成功,甚至说非常失败,这无异于杀鸡不成倒蚀把米。秦朝的统治结束后,文人们纷纷义愤填膺地表示:秦朝是中国文学最为黑暗的时期,对文化发展产生了致命性、灾难性的打击。

当话说到这儿的时候,我们除了对嬴政同学感到愤怒之外,同时也会止不住地好奇:秦始皇到底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儒,以至于会产生灾难性、致命性的打击。

(一) 焚书

公元前213年,六国的战争已近尾声,天下的大图指日可待。但关于战后的国家要如何组建,此时的嬴政面临着他人生的一大抉择,这个抉择也将影响中国此后的两千多年。实际上,嬴政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相反他很乐意听取各方意见。在这一年,嬴政在位的第三十个年头,他在咸阳宫举办了一场大型宴会。

这场宴会非常大,请的是来自六国的知识分子。彼时的嬴政志得意满,关于未来要如何管理这个天下,他和他的丞相李斯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定论。不过,毕竟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产物,他希望能够在意识形态上获得认同感和合法性。

令他很吃惊的是,这个盛大的宴会,成了一群人的狂欢,以及嬴政一个人的寂寞。来自六国的大学士们纷纷表示:要复古!这个古,指的自然是周朝。

一个叫淳于越的齐国人表现地尤为突出,比腰间盘还突出。淳先生说:阿政啊,你知道周朝为什么能够统治八百年吗?因为周王把土地分封给了他的子弟和功臣,这些人就像树枝一样共同维护着周朝的统治,正因为这样周王室这朵美丽的小花才能盛开八百年之久啊。如果阿政你不搞分封,到时候你的子弟都是一群匹夫,你出了事谁来帮你呢?

嬴政听完,不动声色。

如果淳博士这样的人穿越到了今天,人们大概会亲切地称呼其为砖家。淳博士说,分封制的好处是让子弟功臣可以各个都变得实力雄厚,然后更好地呵护王权。这句话有两大假设:一是分封的王侯们个个都心地善良,对权力没有歹念,死心塌地维护王权;二是王权很脆弱,需要被众多强大的诸侯们保护。当淳先生说出这句话时,他大概是患上了选择性失明,他看不见诸侯纷争、战火连天的春秋战国三百年,正是他眼前的嬴政同学结束了这一场噩梦。

可想而知,嬴政同学听完淳博士的这段话,内心是大概是难以置信的。他难以置信读书人可以迂腐到这种地步,只为一味复古,却对当下的局势视而不见。他失去了对这群书生的耐心,让他的发言人李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结束了这场辩论。

咸阳宫那场宴会的结束,以李斯口述的三条法令作为尾声:

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

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

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在当时并不算轰轰烈烈的焚书运动。而这场运动到底焚了几本书,也许没人可以告诉你具体的数目,但主要其实就两本书:一是《尚书》,二是《诗经》,其中尤其以《尚书》为主。

可能大家对这两本书没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尚书》讲述的是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嬴政要搞的新王朝是一种全新的政治模式,这本书是眼下最大的绊脚石;而《诗经》中有巨大的篇幅都是在歌颂历代的君主,这对于秦王朝这种全新的模式而言也是一道思想上的障碍。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势必要有莫大的勇气和惊人的胆识,而嬴政吃的那只螃蟹尤为的巨大。我们今天站在一个理性的视角来看,嬴政所推的举措其实是有必要的,且是非做不可的。

在烧了这些民间存书的同时,嬴政又默默地做了另一件事情,他把所有这些书的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这位孤独的皇帝,何尝不珍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几年后,一个叫项羽的楚人带着他的人马踏破咸阳,放了一把大火,那火在咸阳城里整整烧了一个月。自此,藏于咸阳宫里的古书付之一炬,那批始皇帝小心存留下来的财富才算是真正地灰飞烟灭。而真正讽刺的是,这个没什么脑子的楚人,楞是在其后的几千年里美名远扬,也算是对得起造化弄人这四个字了。

(二) 坑儒

      坑儒其实是一件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件事情,连写《史记》的司马迁都不知道。

一般而言,我们判断一种史料的可信度,主要分为这么几个维度:一是史料提供者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譬如当朝的史官写当朝,为了迎合当权者,有些事情肯定是见不得光的。又譬如后朝的史官写前朝,处于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来考量,可能去往往要把前朝黑一遍。从这个角度讲,一些私人写的日记或信件反而会成为最真实的历史凭证,毕竟写日记总没有骗人的必要。二是史料的提供者与事件发生时间的跨度有多长。一般而言,作者离历史事件越久,其准确度会越低,真相会随着流传次数的增多而渐渐失真。所以,历史学家要去论证一段历史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从以上两个维度来讲,司马迁的《史记》其实是研究秦朝公认的最为权威的材料。首先,司马迁和前朝没有什么厉害关系。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态度的史官后人,因为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汉武帝让他从此做不成男人,因此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照顾刘家的面子而去抹黑秦朝。其次,司马迁十几岁的时候就游历全国,这个过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民间素材,在他写《史记》的时候,离秦朝终结的年代一百年都不到。一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事情,毫无疑问司马迁比其他人拥有更为权威的话语权。

但,司马迁的《史记》,说过秦始皇焚书,却从未提及“坑儒”这样的字眼。

那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呢?有,但坑的不是儒生,而是460个术士。我们都知道,嬴政做皇帝做了几年后,觉得做皇帝的感觉实在太好了,希望寻求不死之方,于是召集天下的方士为他求仙、炼丹。这件事情虽然荒谬,但古代想“不死”的皇帝实在太多了,毕竟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的我们大概不知道做皇帝到底有多爽。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的时候,有两个叫卢生、候生的人在求仙炼丹失败之后,就开始在背地里说皇帝的坏话,不仅说坏话,还携着始皇给他们求仙用的巨款逃跑。作为集团的老板,怎么能容忍这种员工行为呢?这些术士的居心确实非常不好,皇帝花钱养你们,你们还说人家坏话,还携款潜逃。秦始皇出离地愤怒,于是杀了460个人,其中牵涉了几个和术士们交好的儒生。

这,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坑儒”事件的始末。

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不是很敏感,我们不妨做一个对比: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前前后后杀了至少有10万人,其他的小案子数不胜数。

康乾盛世,搞了160次文字狱,每次杀500~1000人不等。

……

其他的,你们自己脑补。

心疼我阿政,杀了460个术士,背了2000年“坑儒”的恶名。

(三)为什么是他

其实在史学界,关于“焚书坑儒”的考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都称不上秘密。我们今天聊这件事情,也无意给秦始皇嬴政伸冤。约瑟芬·铁伊说过,时间除了生产真相,还生了其他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今天,嬴政留给后人一副冷血暴君的形象,却也是历史林林总总的演化结果。读书人,要学会和这个世界平和相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理性、清醒的脑子。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遭遇过数次重大的灾难,但始皇帝的作为恐怕远远够不上灾难这个词。中华文明最后且最大的一次灾难发生在晚清,一个自称为“十全老人”的皇帝让人按照他的标准编了一部叫《四库全书》的书,同时收书3503种,禁、毁图书3100多种。至于这个老人因文字狱杀害的儒生,怕是用科学计数法都不好写出来。但后世仍称这段时期为盛世,称此人为明君。于是,我们也忍不住去想,秦始皇嬴政,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是他,来背负这么一个巨大的骂名。

十全老人

关于秦始皇到底做错了什么,鲁迅先生说过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

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成王败寇是历史的铁律,秦王朝短短十几年的寿命注定无法令始皇帝有什么好的名声。人们当然不好理解,一个合格的皇帝,怎么会在短短的十几年便大厦将倾。但成王败寇之后,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境是秦始皇无法摆脱的命运。

秦王朝之前的三百年,是中国文人最舒服的三百年。这段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战国的时期,文人的地位前所未有的崇高,诸侯们礼贤下士,家里面随随便便就养几千个食客门徒。而成为食客的门槛又是极低的,战国春秋三百年真正厉害的谋士都写在史书里屈指可数,大部分的读书人都过着不劳而获的天堂生活。而事实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但凡历史中的一些战乱年代,也是文人们存在感最高的时候,这种时候最是容易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在中国大地上,上一次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盛况,便是一百多年前的民国了。

可想而知,从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突然就堕入了秦王朝统一思想的牢笼,那个文化人能够接受得了这种事情呢。文人要骂秦始皇,绝非出于任何高尚的目的。思想自由,有时候还真是个伪命题。

所以某位伟人才会说:要马克思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科科。

相关文章

  • 焚书坑儒,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历史上,很少有皇帝像嬴政同学一样,明明干了好几件牛逼的不得了的事情,但死了之后照样被世代的文人们戳尸戮骨,形象一塌...

  • 八国联军入侵:流传已久的谎言!

    01 很久以前,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一个节目,老舍的儿子作家舒乙回忆他的祖父,一个清朝神机营的满族军人,在庚子...

  • 自古流传的谎言?

    国人常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 刚开始听到时我不以为然, 但最近对这种说法十分疑惑,诚实守...

  • 盘点:流传已久的养生陷阱

    盘点:流传已久的养生陷阱 中药趁热喝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

  • 谎言

    近期刘先生的一个谎言在家中流传,谎言针对的目标是女儿桐桐。我这个路人甲全程见证了谎言变化,觉得颇有些趣味,偶尔我还...

  • 和我一起走进《易经》之四

    《易经》杂谈之四 《易经》的流传。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易经》列入医术占ト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

  • 时光,一如既往

    世上最真的话,有时是“谎言”。好多谎都不是真的谎,只是借着“谎言”做外衣,说出了心底深藏已久的秘密。关于谎言,有些...

  • 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人有三魂七魄,但不知道它跟人们所谓的灵魂是否有关联。或者说它根本上就是一种宿命性的东西。 所谓的人...

  • 数据可视化时常见的错误,你犯了几个?

    马克.吐温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世界上有三种谎言: 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 人们经常将这句话曲解为数字中...

  • 等待

    眼前飘落的星光 在这样一个无暇的夜晚 像极别人眼中的璀璨 早已久候的曙光 畏畏缩缩 假装倾听心底的承诺 流传已久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焚书坑儒,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cb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