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细的劳动分工会导致工作意义感的丧失

过细的劳动分工会导致工作意义感的丧失

作者: 唱晓 | 来源:发表于2023-01-03 11:29 被阅读0次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增进国民财富。在之后20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因劳动分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也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的劳动分工更是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一路狂奔,不仅让劳动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静默式离职”、“精神离职”等词语,用以形容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消极怠工现象。为什么一些人在职场中会出现“人在岗位,心已离职”的消极怠工状态?

通常的解释是个人进入职业倦怠期所致,常建议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也就到此为止。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个人会有职业倦怠期?答案也可能有很多,比如:职业发展受限、枯燥的重复劳动、压抑的环境、缺乏创意的工作内容等等,种种原因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工作缺乏意义感。

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痛斥说,现代社会中有40%的工作“毫无意义”,长期被迫从事这些工作是对人最大的折磨。在他看来,那些无意义的工作并非传统行业中的流水线工人、快递员等蓝领岗位,而是企业律师、金融服务业人员,甚至中高层管理者等高级白领岗位。

为什么这些知识浓度更高的工作会被他认为是“无意义的工作”呢?格雷伯解释说,都是因为现代社会过细的劳动分工所致。有这样一个极端的真实案例,德国军方把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工作外包给一家私人公司A,A又将后勤业务分包给公司B,B再把后勤中的人事管理部分分包给公司C。假如德国军方的一名士兵要把办公桌搬到隔壁房间,他需要填写一份表格,由A公司审批后发给B公司,B公司审批后再发给C公司,最后C公司再派距离营房两三百公里远的工人,开车6-10个小时去完成一件本可以仅需走5米,花费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会觉得整个事情匪夷所思。为什么看似流程清楚、分工明确的事情,在实际操作中却让人深感荒谬?问题的根源,恰恰出在现代社会劳动分工过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都认为,劳动分工并非越细越好。至少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if !supportLists]第一, [endif]劳动分工过细,非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起到反作用。

上述搬运办公桌就是一个真实、典型、极端的例子。

[if !supportLists]第二, [endif]劳动分工过细,会让工作丧失意义感。

这也是导致工作无意义的根源。早在100年前,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格鲁斯

就从婴儿反复用胳膊触动旁边铅笔而开心的举动发现,当个人的行为能对这个世界产生可预测的影响时,“身为原因的快感”这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就能被满足。也就是说,自己是推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而这,正是成就感的来源。

因此,当劳动分工过于细致,一个人就只能负责整个业务链条上的一小段,无论干得如何,都不会对最终业务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这样的分工设计,就剥夺了“身为原因的快感”这一基本心理需求,于是工作无意义感油然而生。

弄清楚工作无意义感产生的根源,我们也就找到了避免无意义工作的方法,就是尽量对项目中的一个最小独立闭环结果负责,而不是项目中的某个片段。正如德鲁克所说:“一个人的工作必须拥有最低程度的完整性,他才会感觉到工作的意义。”

[if !supportLists]第三, [endif]劳动分工过细,会让人失去持续成长的机会。

绝大部分岗位的工作技能,在入职两年内就能完全掌握,后续不过是在重复之前的动作。长此以往,由于没有新的生产要素输入,个人就会被困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里无法自拔,很难获得成长。

面对困局,又该如何破局?

最佳的解决途径,是要打破岗位分工,横向拓展工作内容的边界。如此,我们才能打破商增定律的影响。

总结,社会劳动分工没有错,它实实在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是,过细的劳动分工会造成岗位冗余、剥夺工作的意义和个人成长的路径。对我们启发至少有两点:

首先,企业组织内部在岗位设计时,要防止劳动分工过细,从而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个人在求职中,不要选择分工过细的岗位,尽量避开工作内容的单一性。已在职场中的人,要有意识拓展自己工作内容的边界,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丰富自己知识库。

相关文章

  • 过细的劳动分工会导致工作意义感的丧失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增进国民财富。在之后...

  • 共读书目《干法》

    原文摘抄——“‘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多数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

  • 我是南和春蕾幼儿园高云霞老师,正在学习和践行共读一本书计划,《干

    “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很多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坦白的说,我也包含...

  • 伟大的人

    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只要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还...

  • 意义的丧失

    一个人的时间太久了,空虚就像上风的烟一样呛过来,没处可逃。困了一下午,傍晚准备睡一觉,在床上打开视频,发现秒速五厘...

  • 丧失的意义

    …在深度心理学发端,所有的寻找都是重新找到;找到的对象也都是早就失去的。荣格派的分析师Greg Mogenson说...

  • 关于价值感的讨论

    昨天和女儿聊天,说到为啥觉得工作中自我劳动没有价值感。我觉得分工过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我打了个比方,做衣服。一...

  • Day 7 意义、目的、目标、资源

    人是为意义感而活的,丧失了意义感,这个人衍生出的一切信念系统,原则系统,行动系统都将崩溃。意义感是自己给自己建立的...

  • 《干法》第一章和第二章读后感

    稻盛先生在干法这本书中提到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而这本...

  • 存在主义

    祁克果尼采海德格 萨特 Seeman.M从社会心理角度把疏离感构建为五个维度,即(1)劳动疏离感:在劳动中丧失了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细的劳动分工会导致工作意义感的丧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hl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