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苦闷彷徨之时,便重新关注了简书的思想家周卫英来读了:
“觉悟的人不是没有苦,而是对苦更敏感。”
我想对于我这样后知后觉的人,可能是对于苦还不够敏感吧。
因为对苦不够敏感,才很难做到未雨绸缪,对于突如其来的误解,也只能任人鱼肉。
早上跑步时依然跟宁儿和欢儿讲书:
“今天开始我在看《王阳明心学》,早上读到一句话非常好:‘无我才能超越自我。’
这句话我理解的意思有两个层面:
第一,我理解的‘无我’,是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还能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在不自知的情形下伤害别人)。
这种‘不失去自我’,其实是自己日常一言一行的修行,是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依然可以坦坦荡荡。
第二,我理解的‘无我’的第二层意思,是担当。
以前有讲过,担当是一个人成长的前提。
一个人只有有担当了,他才会在觉察自己的同时,去照见他人。”
“我觉得‘无我’是忘我的意思,比如一个画家作画,当他达到忘我的境界的时候,他才能形成自我超越,他的画作也会超凡脱俗。”宁儿竟然有不一样的见解了。
“是的,你理解的‘无我’的境界比我讲的‘无我’的境界还要高,这非常好。
我们这个家庭就是要成为一个民主的家庭,有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可以随时讲出来。
欢儿,你怎么理解‘无我才能超越自我’这句话的?”
“无我才能超越自我,就是这句话本身的字面意思呀。”欢儿狡黠地回答。
“你这样回答就太高深了,在我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还是要找到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那我跟姐姐表达的意思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