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巢继南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20:52 被阅读0次

    又是星期六,闲在家里。想,纸槽冚那口小山塘的山坑螺应该肥大了?去捡些回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改善生活,真是两者兼得,何乐不为呢!

    由于村民把田地都出租给承租商,牛也不养了,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上山的路,没有牛走,没有人行,非常堵塞,被芒草野藤野棘所占领。要进入山塘,必须用刀斩开荆棘,才能通过。

    经过艰难的斩割,终于到了小山塘,往里一看,一时傻眼了,只见几百平方的小山塘,却没有水,泥土开裂,长满了杂草,以往哗哗欢流的山溪,裸露着大大小小光滑的石头,有些已经长满绿苔。

    难怪今年从立春以后,不见有雨下。少见的春旱啊!那些藏在干湿石头洞里的山蟆,因找不到水源,应该还憋着一肚子的蛋,在等待呢?干涸山坑里的大头龟,因为没有水,可能还困在泥沙洞里,山上的竹木,因没有雨下,长得没精神,要想有雨还需等待。

    捡山坑螺的愿望已成泡影,总不能空手而回去呀!不如进山,采些淡竹叶、五指毛桃、山茜之类凉茶回去煲汤,解解燥热!也不枉进山一趟。

    沿着山坑一路入山,只见疏密有致,大棵的,小棵的山单竹遮天蔽日,一头扎根大地,一头撑着蓝天。一层一层松软的竹叶,象一张张地毯,盖着地下,封锁着从地下发芽的其它种子,使竹头下面,不见一片绿叶,一棵小草。完全是竹的王国。

    别看这漫山遍野,蔽日遮天,高猛气势的竹,它们却是一种禾科植物,和田地里种的麦子,稻谷一个属。只不过竹类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里才一开花结果,一个生命周期。

    看着这些竹,长的那么茂盛,不容易啊!十三年前的二00八年的初夏,这一带山林里所有的山单竹,都抽出了长长的穗子,到了盛夏,这些竹穗都开了花,似麦穗,一粒粒的,象高梁,一串串的。这时蜜蜂可忙坏了,酿出了五六十年才一次的“竹花糖”。可惜,当地蜂农没有留意,把名贵的“竹花糖”作一般夏糖处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深秋,竹穗结米成熟了,增重了。所有的竹支条都垂了下来。微风吹过,响起竹穗相互摩擦时发出的“呼呼”响声。

    这响声似仙乐,仿佛仙女在飞舞,在庆祝这五六十年才一结果的“竹子丰实联谊舞会”!这是多么难得才有机会享受到这大自然乐韵,令人称奇与陶醉!

    当地村民很多人还没有见过单竹结米,也没有尝试过竹米的味道。到了深秋,竹米成熟了,就有部分村民上山,把竹穗割下来,一担担地担回到晒谷场上晒。

    由于竹米粒难以去壳,没有工具,加工脱壳很困难,他们只加工了少量的竹米,用来满足一下好奇之心。

    他们把竹米当作麦子一样,加工成各样食品,由于口感比麦子差,原本想用来玄耀一下竹米奇珍的人,自己试尝后,感觉难食,最后全喂鸡了。

    到立冬时,竹米全部脱落,竹子干枯发黄死去。地面上,一层层,一堆堆的满山都是。这段时间,最幸福的莫过于鸟兽了,米多鸟少,它们怎样也吃不完。

    那些早熟先脱落的竹米,接到泥土的湿气后,首先发了芽,等到最后一批竹米脱落后,它们已经长出一两片叶子了,甚至有些已经抽出了小笋。

    待到开春,在春雨的摧动下,这一层层,一堆堆的竹米,争先恐后地发芽抽叶,萌笋,把整个山地播上了密密麻麻的竹苗,青绿青绿的生意盎然。

    这一切,显得安静,祥和。但是,仔细一看,这密密麻麻的竹苗大军,正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撕杀。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些竹苗大军,都在同时发芽、开叶抽笋,把空间挤得密不透风。这时就要看谁抽的笋壮,抢先占领制高点,然后把竹叶开在它们的头顶上,好似在说,我为你们遮光挡雨,为你们升空探路。其实是尽快蔽枯它们。只有抢到制高点,抢到了阳光,它们就抢到了优势!就抢到了生命;这个优势,主要是第一批优先脱落的竹米,优先发芽开叶抽笋,等到后来的竹米发芽开叶,它们的小竹笋已经抽出很高了,并开技散叶,最后,二至三米宽的地方只存一棵竹,原来密密麻麻的竹苗99.9‰被淘汰了。这就是大自然中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

    看着这漫山遍野的山单竹林,想起从前这里方园几十公里的地方叫“纸峒”,顾名思义,纸与竹有关。

    前段时间,有空去了一趟“从化图书馆”,查看了一本清代时期的《从化县志》中的《疆域流溪堡志》里,了解到清代之前这个地方的历史,现简摘如下:

    “流溪旧隶番禺。倚山负嵎……”

    ……

    “闻诸士人言,流溪地狭民贫,以竹纸为生涯,以鸡豚为珍货,以山蟆为梁肉,以麻絮为锦苧……”

    “今考其山川,览其村落,犹然吾以之附庸小国也,遂分为三大支,使居斯地者,履王土而食王粟……”

    ……

    “一支在十八山之东,离城二百二十里,名为纸峒,八甲然,八甲之境又分上中下三峒,自下而上,以次第言之”。……

    也就是说,因为这漫山遍野的竹资源,吸引了“造纸术”在这里生根落户,家家户户以造纸为生涯,所以才有这个名符其实之名“纸峒”的称号,造纸业在此兴盛一时。

    由于现代技术代取了古老的手工造纸术,纸峒造纸业很快荒废了,只留下了那些纸槽、浸竹池,舂竹臼;静静地敞着,象是在诉说着那以往造纸的故事,水车冚、纸槽冚这些山名见证着一个时代竹资源利用的一个缩影。

    到建国后,这些竹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作用;毛竹用途很广,需求量大,是供销社收购外运的重要资源;黄竹韧性强,带柔软,是建筑搭棚架用的扎篾(那时没有塑料绳)。苦竹黄金竹坚硬结实,是瓜农用的上等高杆篱竹之用。眼前这些单竹,是编织的上等材料,正是这些竹,造就了多少当地编织能手?多少竹编织品成了千家万户的生活用品?从头上带的竹帽,到床上睡的竹席;从耕作用的谷箩,到厨房用的蒸笼;从家具的竹登竹桌,到食饭用的筷子,那一样离得开竹?竹是纸峒人生活的一部分。

    竹编织手工艺制作承传人之一巢伯,七十多岁了,至今还着手竹编织活。他说:从懂事起,所接触的是竹,孩童时所玩的也是竹,最早的玩具是用竹笋老杆制作的水桶,玩竹制的“纸泥枪”,制作简单:取一段小指头大小的黄竹,配上一条适合竹洞大小的柄,竹筒的一头塞上纸泥(湿纸也可),另一头也塞上纸泥,然后用柄把一头用力推向另一头,通过压缩空气,使另一头的纸塞突然爆响弹出,发出“呯”的一声,这就是孩子们的游戏。

    食的是竹笋:黄金笋、苦笋、毛竹笋、泥竹笋、甜笋、根竹笋、棘竹笋、钓树麻笋,一年四季都有笋。

    能干活时,就是削篾、破竹,从织简单的畚箕起到织复杂的竹箩。从织鱼篓到织各种农具,练就了一手闭上眼睛也能织的手艺,几十年来,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巢伯的儿子媳妇都在外面打工,孙子也长大了。原来的泥砖平房在政府的帮助下,翻建了两层小别墅,整体住进新农村,田地出租了,闲在家里,感到无聊,于是重操旧业,编织起簸箕来。

    晏斩南山竹,昼开细削篾。

    巧手晚编织,晨早赶墟卖。


    巢伯说:“现在方园几十公里的村落,没见过有六十岁以后的人搞竹织,而墟市上卖竹织品的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那靠山食山的传统已经被打破,竹织手工艺很快就从我们这一代失传了。不过,廉价的塑料制品取代了竹织品,有没有竹织品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大,也许是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象造纸一样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正是:纸为薄,峒为空,从前纸峒多艰难。变吕田,多口福,吕田之后换新颜。

                   

相关文章

  • 仿竹,是竹,忘竹

    某人善画竹,名满天下。可他的老师对他说,你尚未入门。问:如何得入。答:要在心里觉得你就是竹子。其人乃去,终日站在竹...

  • 【手绘】水墨(竹)

    照例练习水墨的基础,竹。 晴竹,雨竹,雪竹,风竹。

  • 美丽的宜林•摄影

    竹海水桥 竹海镜湖 竹海凌云阁 竹海镜湖 张公洞入口 张公洞内景 竹海林间小道 竹海镜湖 竹海全景 竹海览车 竹海...

  • 竹 风 过 竹 林 倾, 竹...

  • 竹料疏通厕所疏通马桶疏通洗菜池管道疏通地漏下水道通渠师傅电话

    竹料疏通厕所竹料疏通马桶 竹料疏通洗菜池竹料疏通管道 竹料疏通地漏竹料疏通下水道师傅电话 竹料通厕所师傅 竹料通马...

  • 山竹

    台风山竹到来前夕,有朋友自南方说寄山竹给我,于是感慨一下。 南山有竹非山竹,山竹望山竹。 南来山竹...

  • 竹荪

    竹荪是鬼笔科竹属真菌,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苏、短裙竹苏、棘托竹苏和红托竹苏,是寄生在枯竹...

  • 她是竹竹呦

    哈哈,看完我转发的朋友圈,第一个跟我聊感受的人,我的大学同学,是怎么开始熟络起来的,已经不记得,就那么莫名其...

  • 竹划子,竹娃子

    小镇竹器铺的师傅正在做一只竹划子,老旧的样式,老式的工艺,火是废弃的竹片竹枝燃起的,旁边有个大水盆,竹节烘烤前后都...

  • 竹言竹语

    济南有个趵突泉公园,趵突泉公园里有个万竹园,万竹园里有一副对联,是写竹子的。叫做: “未曾出土先有节,及凌云处更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mh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