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收获。
1.课程收获,了解了国学小说体裁里细分为章回、笔记、志怪以及话本等小说。
章回小说常有结束语,“要知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章回小说了解为非短篇、长篇。每章都有链接前后文的标志性题目。
笔记小说是一类带有散文化倾向创作形书,(如鲁迅的《故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小岚的《约为草笔记》就是笔记小说。
志怪小说是人们那种记录神、灵、鬼、或写神鬼、人混杂奇异故事的小说。作品有《搜神志》。
最后一个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代表,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的语言进行创作的结果,并且话本多以平凡人物为主,不仅如此,话本小说可以说是白话小说的前生。
话完体裁,十三老师讲起国家经典中的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及写作中如何借鉴。讲了《水许传》中宋江这个人物,在提倡“忠孝义节"的背景下,不夸张,而且深得人心、甚是合理。描写宋江性格中一大特点——孝。用词不多,但作者在描写巧妙。
还讲国学中的矛盾冲突如《西厢记》,戏剧双突虽为双结构,但实则共有五个冲突,且各种冲突层层相扣,将情节推至高潮。
国学中的环境描写有两种,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反映社会及时代特的建筑、场所、陈列等景物的描写等景物以及民风民俗。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者界中的景物,如季节变代,山川湖海,烈日风霜等。以《西游记》环境为例,大有大环境交代,“世界分四州",又交代了小环境“花果山”。
当一个环境的出现,必然有其目的,也可以说是功能的。或是烘托冲突,或是为了人物出场铺垫,或是为了小说全背景,都有它必然存在的价值。如《红楼梦》中绛珠草,《倩女幽魄》中的破庙。
这些对于我一个写作盲者来说,十三老师讲的这些知识,太重要了。
2.我的行动,进一步了解国学常识,多读国学经典。有句话说得好,看自已喜欢的赏心;看自已不喜欢的是有用的,学习。
根据我这个年龄,五十多了,顺其自然吧,因为我起初写作的目的是让自已开心的。但愿以后所读的书有用又赏心悦目。
现在想着课堂上那个“每日鹅打卡"。又想着今早以下这件亊,记得盛了一碗小黄米粥后,电饭煲里没加点水,再看到锅时,锅己干了,少许黄米叮在锅底,简单洗了锅,又加了小半锅水烧开后,索性放入昨天邻居送的什么“灰头菜",正好掉一下水,然后用漏勺取出,放在纯净水中激后,取出挤干,加入香油、蒜泥、盐、香菜,搅拌均匀后,尝了尝,清香满满,味道还不错。我不以为然的菜,还这么好吃。意外惊喜。
何德何能,让这位邻居奶奶有好东西还于我分享,感谢感谢。
感恩这个世界,感恩无戒学堂助教十三老师昨天上课的精彩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