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乐亭皮毛市场退伍军人创业基地后身的乐亭县民俗艺术馆,展厅面积180平方米。自创建以来,很多民俗文化爱好者、参与者,驻足前往,参观学习,品读鉴赏。
乐亭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乐亭评剧,乐亭大鼓,乐亭皮影,中外驰名,乐亭吹歌遍布城乡,乐亭地秧歌老幼都会,乐亭习俗源远流长,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据史料记载,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1123年)乐亭建县。历史上几次大移民,使乐亭文化呈多样性。千年大县,乐亭文化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于一体,让乐亭民俗独具特色。
由县民俗学会创建的民俗艺术馆,建成两三年时间了,确实是一个品读乐亭的好去处。作为文化大县,确实需要一个这样的艺术馆。自己开艺术馆,不管是资金还是展品,不管是布局还是宣传,王应荣主席可是没少费心思。作为民俗学会理事早就想去看看,可是就是没时间,这个周末正好去县城,顺便来参观一下,也算了却一个心愿。王主席本来是想回来老家的,听说我来她专程让爱人拉她过来,他们热情的接待了我,有点受宠若惊。热情,朴实,每一点都让人感动。执着的精神,超人的才华,着实让人佩服,民俗文化需要这样无怨无悔富有创业精神的文化人去挖掘传承和发展。
走进展厅,给人的印象就像走进了民俗文化博物馆。虽说没有明显的分类标签,但漫步展厅,你就会发现这个艺术的殿堂的工艺品主要有以下几类:历史收藏、民间艺术、布艺制作、手工编织、泥塑陶艺、民俗书画等。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展厅艺术品琳良满目,立柱上的一副对联很显眼,“追寻民俗事象,镌刻文化印迹”,这遒劲有力的对联,没仔细看落款,感觉应该是乐亭老领导、书法家赵凤君老师写的。回家看看照片,保真没错。只顾拍照,没注意有没有横批。
正对门口是布艺制作,后边的是铝编。猫鞋、老虎鞋,老虎枕头,还有那破烂换泥人的纸老虎,泥公鸡,小鸡嵌米等很多能换回儿时记忆的东西。
正门的右侧是葫芦画和工艺小笤帚,后身是皮影雕刻。
往左拐是手工编织的秫秸杆制品,有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手工包;有秸秆编的牌楼亭阁;有铝编的生肖动物;柳编的笸了簸箕等。
东墙上是民俗画,记录乐亭历史文化的变迁。东墙往南就是办公区域,附近有乐亭史书,乐亭民俗出版物,立柱上的一部乐亭赋记忆了乐亭的发展史。
西南角是泥塑专区,陈列了很多泥塑作品,有泥塑故事,有民俗小品,有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乐亭大鼓群塑。
艺术馆创建之后,很多艺术家来此交流体会、即兴创作、分享作品,这是民俗文化的爱好者之家,经常看到网上报道,很多人到这里参观学习。
这里有文物古迹,也有现代工艺;有名家大作,也有百姓精品。从千年沉香艺术品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近代文化发展中,感受到民俗传承的魅力,品读中华文化的智慧。
回顾历史,记住乡愁,传承民俗,面向未来,乐亭民俗艺术馆,是乐亭文化的一朵绚丽的芬芳。让我们共同祝愿乐亭民俗艺术馆越办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