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的作者是明朝一个叫抱翁老人根据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编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这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当时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传播很广,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原本,对中国的白话小说做出了贡献。
与现代短篇小说不同,古代短篇小说,注重的是以曲折精彩的故事教化世人,给人以警示作用。
无聊的故事是得不到回应的。
开头就用吕洞宾成仙,成仙后的吕洞宾化作一个老道拿着一个小小瓷罐沿街乞讨,他说,我有长生不老之方,有人把钱放满瓷罐就给他。百姓不信他,就争着往小瓷罐里投钱,瓷罐总是不满。这时候有个僧人推一车子钱从东面来。见到此景,就笑着说,我这车子有一千贯,你那瓷罐里能放下吗?
吕洞宾说,连车子也推得进去,何况钱。那僧人不以为然,他想,这么小的一个瓷罐有多大的嘴能容得下车子?明明在撒谎。
吕洞宾见他沉吟,边说,就怕你不肯布施给我,要是肯,这车子不会进去。
众人肉眼凡胎,没有相信的。都去撺掇僧人。僧人道,看你本事,我有何不可。
吕洞宾将罐子侧着,罐子口对着车子,离着有三步远,对僧人说道,你敢说三声肯么?
僧人连叫三声肯。每叫一声,那车子离罐子口近一步,到第三声肯字,那车子却像罐内有人扯拽一般,一溜子滚入不见了。
观看的人齐喊奇怪!奇怪!都来张望灌口,只见里面黑洞洞的。那僧人疑心是妖术,要同众人扭送吕洞宾见官。
吕洞宾说,你莫非懊悔了,不舍得这车子钱财么?我今天就还给你。于是就写了一道符投进罐里,喝声道,出!出!
众人看着罐口,半天没动静。吕洞宾说,这罐子贪财,不肯送出来,等我去给你讨回来。说完往罐口一跳,如跳进万丈深渊不见踪影。
僧人对着罐口喊,并不见声音。僧人大怒,提起罐子向地下一摔,罐子打得粉碎,除了一张字条什么都没有。字条上写着:
寻真要识真,见真浑未悟。一笑再相逢,驱车东平路。
让僧人东平路取车。僧人去了东平路,看见老道等在那里,钱物半点没少。老道笑着对僧人举手笑道,我等你很久了!你收回钱车吧。接着又叹口气说,出家之人,尚且惜钱如命,还有什么人不爱钱呢?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可度,可怜啊!说完驾云而去。留下僧人后悔得要命。
“舍得一车子钱,就从那舍得一文钱这一念算计入来。”有时一文钱也在人的算计中。
“不争闲气不贪钱,舍得钱时结得缘。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
都那么看得开,就不会有这一文钱的故事了。
作者此时才开始扯上正文——第一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