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酒器日益丰富,再爵、角、斝(jia)等的基础上,新出现了觚(gu)、尊、壶、瓿(bu)、罍(lei)、觯(zhi)、卣、方彝、缶等器类。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酒器都长什么样子。
爵:用来盛酒和温酒,盛行于商代和周朝初年。
角:祼(guan)酒器,功能及使用方式与爵相似,两者再器物组合中可以相互替换。角与爵始见于夏代晚期,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祼”是一种祭祀的礼仪,“祼礼”就是将酒'祼'(灌)于地下,以祭先祖神灵,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如今祭祀祖先时依然有这个习俗。
斝: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杯口的两个小蘑菇,也存在于一些爵之上。它是用来挂滤网所用。
觚:祼(guan)酒器,祼礼中用来承接浇灌的酒。始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是商代青铜礼器中的核心器物。形态各异。
尊: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壶: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酒器类型,从商代沿用至汉代甚至更晚。
瓿:敛口,圆腹,圈足,像后代的坛子。有些有两耳,也有个别方瓿。盛行于商至战国。汉代的瓿也用来盛酱。
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有盖。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纽。罍盛行于商朝和西周。方形罍多为商朝器,圆形罍商朝、西周都有。
觯:形似小瓶,大多有盖儿(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器,西周时做方柱形而四角圆)。
跟觚长得真像。看到这,我又想起了觥。
觥: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
卣:口小腹大的盛酒器具,多用于祭祀。铜卣始见于商朝前期。“卣”的名称,为宋朝金石学家所定。其形状近似于西周中晚期的壶而有提梁,俗称提梁卣。
方彝: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
缶:形状类似一个小缸或钵,有腹大口小的特点,通常有盖。
这个缶就是击缶的那个缶,可以是酒器,也可以是水器,最后以乐器被后人熟知。
盉:一种中国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盛行于殷代及西周初期。其形状一般是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有盖,下多为三足。
盉出现得很早,大约六七千年前就有了。古人举行大典礼时,喝酒必须卒爵,不能喝酒的人,就喝掺了白水的酒,叫做“玄酒”,而盉就是用来调和酒味浓淡的。它既可以当作酒器,与酒器组合用水以调和酒;也可以当作水器,与盘组合起到盥沐作用。到汉代时,盉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有种结束不了的感觉。仿佛再想想就又会想起新的器具,以上这些器具中有很多既是酒器又是水器,统一都在这里集合吧,到水器就来个纯粹的。
阿淼写于2024年12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