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崔律精时力交流群
制定日清单的精进之任务间隔的思考与整理

制定日清单的精进之任务间隔的思考与整理

作者: 幻雪美美哒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13:38 被阅读1次

我从2018年1月起,跟随崔律美美哒学习使用高效Todo APP制定日清单,改变了从2015年9月起在活页笔记本上安排每日计划的习惯。至今,使用高效Todo APP制定日清单约8个月(寒假和暑假有中断),希望能够精进日清单的制定。为此,再次展开了时间&精力管理的阅读、微课学习、思考、整理与实践。今天思考与整理的是日清单制定中任务之间的间隔,包括两个任务之间的间隔(外部关系)和一个任务内部的间隔(内部关系)。

1.两个任务之间(外部关系)

按照前一个任务结束后是否立即开始下一个任务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1.1 前一个任务结束后立即开始下一个任务

即下一个任务的开始时间是上一个任务的结束时间,这是崔律讲的日清单中为什么不需要给任务设置结束时间的原因。
例如:

  • 6:45晨间复盘→7:00早餐→7:15崔律精时力微课学习
  • 8:30上班后→9:00崔律精时力微课课后实践日志→9:30重要任务
  • 16:30下班前回顾→17:00晚饭
  • 18:00重要任务4→19:40操场慢跑5圈

1.2 前一个任务结束,并不立即开始下一个任务。

这里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2.1 两个任务间人为地、主动地加入需要列入日清单的任务。例如用于补充精力的【零食水果】。

具体例子如下:

  • 9:30重要任务1→10:00零食水果→11:00午饭。重要任务1持续一上午,中间10:00的零食水果只是人为地、主动加入的精力补充时间。
  • 13:00重要任务2→15:00零食水果→16:30下班前回顾。重要任务2持续一下午,中间15:00的零食水果只是人为地、主动加入的精力补充时间。
  • 13:00重要任务2→14:00重要任务3→15:00零食水果→16:30下班前回顾。重要任务3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中间15:00的零食水果只是人为地、主动加入的精力补充时间。

1.2.2 两个任务间要做的事情不列入日清单

这里又可以根据任务间间隔的目的来分类:

1.2.2.1 两个任务之间刻意留出约半小时的间隔,作为隐形的、不列入日清单的机动时间来用。

例如:

  • 12:00午休→→→13:00重要任务2。
    说明:午休一般为三十分钟,醒来后到重要任务2开始有二十分钟左右的间隔时间,作为隐形的、未列入日清单的机动时间来使用。有时会进行上班后的行动管理,例如记录、更新、计划等;有时做些灵感想法管理等;有时处理些“两分钟原则”的立即执行的任务;有时直接开始新任务。

1.2.2.2 两个任务之间的事项不需要也没必要列入日清单

也就是说,前一个任务结束后,经过一些不记录在日清单的事项,再开始下一个任务。
例如:
1)【日常】、【步行】(通勤)类事项,属于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已经常态化,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记入日清单。
例如:

  • 7:15崔律精时力微课学习→→→8:30上班后。微课学习后,中间有出门前准备,步行上班的通勤时间(20~25分钟)。
  • 19:40操场慢跑5圈→21:00洗头洗澡洗衣服。慢跑任务结束到洗澡任务开始有半小时的间隔,是步行下班的通勤时间(25分钟),以及到家后的短暂收拾时间。

2)饭后的散步或者休闲娱乐时间,属于精力补充和放松的时间,基本已养成习惯,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列入日清单。

  • 11:00午饭→→→12:00午休。午饭后到午休有半小时左右的间隔时间,有时去操场散步(凉快、不下雨、没有马上开始要上的课),有时在办公室站立半小时(休闲娱乐、碎片化阅读等)。
  • 17:00晚饭→→→18:00自习辅导/重要任务4。晚饭后到自习辅导或者重要任务4开始有半小时左右的间隔时间,有时去操场散步(凉快、不下雨、没有马上开始要上的课),有时在办公室站立半小时(休闲娱乐、碎片化阅读等)。
    需要说明的是:操场散步有时会列入日清单(冬季、春季),有时不列入(临时决定要去做的时候)。休闲娱乐和碎片化阅读一般不列入日清单,属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3)作为下一个任务的准备工作,去下洗手间,打个热水,一般需要花费四、五分钟的时间。
例如:

  • 13:00重要任务2→14:00重要任务3。任务2结束一般会去洗手间,然后去打个热水,或者泡个茶之类的,做好任务3的准备工作。

1.2.2.3 两个任务之间进行时间/行动管理、不需要列入日清单的情形。

例如:
1)记录:一个任务结束后在手机Atimelogger APP上结束该任务,写下备注;在印象笔记时间日志上记录下,完全结束的任务还会去周计划excel表记录。如果是多阶段的任务可能会在印象笔记的可执行类任务的笔记中记录。
2)计划/日清单:刷下日清单和微信,看接下来的任务是否按原计划进行,偶尔需要调整,基本遵循“新任务明天做”的原则。
3)查看并回复微信信息。因为在做重要任务时集中注意力,屏蔽了所有的干扰,所以在任务结束或者休息时间需要集中查看和处理微信信息。

2.一个任务内部(内部关系)

当一个任务内部出现间隔/间歇时,多指的是需要一次性完成的,用时在1小时到4小时之间的任务。这里的一次性指的是在上午或者下午一口气完成,例如上午9:30到11:00一口气完成任务1,下午13:00到16:30一口气完成任务2,或者下午有2个重要任务,任务2所需时间小于1小时,完成任务2之后14:00~16:30一口气完成任务3。
对于这样的任务,根据是否需要补充精力、是否提醒分成两种情况:

2.1 主动将精力补充任务列入日清单,例如【零食水果】,并且设置铃声提醒

这么做的原因是考虑到脑力精力管理,人类不能一直保持专注,随着工作/学习的时间流逝,精力值下降,需要补充精力。
例如:

  • 9:30重要任务1→10:00零食水果→11:00午饭。
  • 13:00重要任务2→15:00零食水果→16:30下班前回顾。
  • 13:00重要任务2→14:00重要任务3→15:00零食水果→16:30下班前回顾。

2.2 做一些不需要列入日清单的事项,如去洗手间、打热水等

多数情况下,在做大任务的时候,会用手机闹钟定时30分钟。当闹钟响起时,

  • 只要不是特别沉浸的任务,就会起来去洗手间、打个热水之类的,偶尔会查看下手机微信,看看有没有需要回复的信息。
  • 当然,如果特别沉浸、思路需要连续性的话,就不休息,继续进行先前的任务,直到任务完全结束后再去洗手间。

例如:
9:30重要任务1、13:00重要任务2、14:00重要任务3、18:00重要任务4内部的、除了【零食水果】以外的间隔,这部分时间不长,多为4~5分钟,也是通常说的休息时间。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遇到了干扰源,不得不中断在做的任务。例如领导/同事搭话、领导布置任务等。领导布置任务的情形出现得较少。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可以自行安排,也就是可控的。
应对不太好的是同事搭话,特别是同事开门进办公室的时候。偶尔在做事时,如果同事突然间搭话,我有时会表现得很不耐烦,希望对方Leave me alone。当然如果是我刚完成一个任务,还没开始下一个任务,或者是我的【零食水果】时间,我就会表现得很Nice,跟同事分享零食、水果,闲聊一会。

以上是我对日清单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任务间隔的思考与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制定日清单的精进之任务间隔的思考与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ma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