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娴小鱼

千年的古镇,住着现代的人。穿着古时的衣着,扮着古时的模样,买着现代的红尘。只有这脚板有福,这青石板,才是货真假实的千年之物。
高跟鞋的响声,扰了青石的修炼,提着鞋慢慢穿行。青石对我说:身在红尘,心在佛门。不怕不怕。是啊,这千年的来来往往,唯有它存在于此,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世上的人世上的事。
一步一步走,这条青石板,千年的古镇。错落有致的青瓦老屋古色古香,听:它们在轻声细语地诉说着什么?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侧耳,哦,它们在诉说着历吏的变迁。
不见商贾往来,这里行走的,全是观光旅游的过客。
磁器口,古貌作陪,江风为伴,呐喊声声,串串香飘,辣味跟随,手工糍粑,服饰满挂......,这千年的风味,一场剧。
这里名叫磁器口,却不再产磁器。唯一没有改变的是这沧桑古老的青石板,还有那条悠悠流淌的嘉陵江。

链接(来源网络):
磁器口位于重庆城西的嘉陵江畔,原名“龙隐镇”。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皇帝遭其四叔燕王朱棣篡,被迫削发为僧辗转重庆,隐居于宝轮寺中的“龙隐禅院”,由此,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当时龙隐镇以出产瓷器而知名,早在1918年,地方商绅即集资于青草坡创建“蜀瓷厂”,其所产瓷器质地细腻,品种繁多,遂声名远播,产品行销省内外。渐渐地“瓷器口”的地名便替代了“龙隐镇”。
从前的瓷器口有街巷八条,窄窄的街道两旁聚集着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铺着朴拙的石板,半里街巷中店铺林立,金蓉正街直通江边码头。瓷器口码头曾是嘉陵江中上游各州、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重庆城内的各大商户均在码头设立收购站。万商云集,热闹非凡,有民谣形容:“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灯。”形容人头攒动,商家互通,入夜人稀江面仍灯火通明。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磁器口码头移至汉渝路,如今的码头已经失去功能,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