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精进》随笔

读《精进》随笔

作者: 小小小小小小白兔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20:40 被阅读0次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拿到书先看书评,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看目录,会选择几个感兴趣的章节跳跃着看,最后才是把书从头到尾的看一遍。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还有点小小的恐惧感。

原因有三:

一是以前读这类的书比较少,是一种兴趣使然吧

二是在网上搜索书评,网友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别人的评价也只是看看而已,不能让别人的想法左右自己

三是翻看目录的时候,确实也看到了几个比较感兴趣的章节

比如: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等等。

先说说如何理解收益值和半衰期吧。

半衰期,引自物理学中的概念。看完这段话以后,脑子里浮现出三个字,看!不!懂!

再往后看

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收益值、半衰期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最直观的理解,画个简单的象限图:按照书上的举例画出了象限图,感觉好像简单一点了

分析一下,找找规律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基本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大致可以归纳为是解一时之快无长期影响的事情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大多是暂时看不到任何收益,却可以期待长期效应的事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很多都是短期效应可见,长期效应可期的事情

林林总总的看来,上半部分都是很多人不愿意做或做起来比较痛苦却有意义的、可做的事;下半部分是大多数人愿意做,可以给人带来暂时欢愉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浪费时间的事。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对于收益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是要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去看待收益值和半衰期。

对于一个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背单词是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那么练书法、学音乐也可以放在其他的象限里;同理,一个学习声乐的人,肯定学乐器是低收益值长半衰的事情,因学乐器是他的真实利益,比背单词要有实用价值。收益的目标不同,事项的归类也会有决定性的差距。

所以,我想,通过这个章节,我们学习到的是这种区分事件的方法,形成收益值和半衰期的象限图的认知,在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因为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面临着很多要处理事情的选择,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放弃哪个,运用这个象限图可以很好的帮我们区分出来事情的轻重缓急,帮助我们做出取舍。

恰如书中所说,它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它只是一个思维工具,一项可以加诸内心的判断标准。它就像一把“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务,提醒我们避免沉迷月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虽然人是需要当下的欢乐和即兴的满足,但不应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我们还是要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到底要追求什么,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象限图也回答了很多人的困惑,“为什么我很努力还是没有进步”、“为什么我一直在学习却没有提高”等等。我们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设定自己的收益值,没有收益值的指导,只是盲目的学习,肯定是劳而无获的。

这个象限里的内容,没有定论,一切都因人而异。学会方法,就OK了。

“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

“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产品有时是一个直观的概念,可视的、可以触摸的一个物品可以称之为产品,产品有时也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们学习的结果也可以称为产品,这样就简单了,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产生的有型的或无形的结果都叫产品。产品也是衡量一个过程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

比如

我们把“最小化可行产品”设定为强化输出的概念。

以输出为导向的输入是高效的输入,因为这种情况下输入是准备随时被调用的输入,可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使知识在调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成技能。而“技能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但是大多数人的学习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输出是比输入痛苦得多的过程。输出是一种创作,是主动的过程,而输入只是一种吸收,是被动的过程。学习一道题的解法是一种输入,而去解答这一类型的题是一种输出。说白了,就是学生在课程上听老师将的课都会,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上课是一种输入、考试是一种输出。工作了也是,作为培训师,我们学习文件是一种输入,把文件采编成知识点给一线人统一口径、制作脚本就是一种输出。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痛苦的多,所以我们潜意识里会有懒惰、逃避的想法,来指挥我们的行动。因为往往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输入,输出的结果却并不理想,人们会下意识的找借口,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自己还不具备输出的能力。

记得2004年的时候,我在呼叫中心做信息采编,当时新买了一套知识库系统要做割接。我和一个同事我们2个人负责新系统的信息采编,1个月没做好,2个月没做好,3个月没做好,领导急了,怎么就不具备割接条件呢!其实我们也没闲着,每天加班加点在设计,光知识点的目录树我们就设计了几个版本,业务维度的、业务状态维度的、上线时间维度的、信息来源维度的等等等等,因为选择太多了反而不知道选择哪个好,因为想一步到位,想尽善尽美,所以总是不满意。当时的领导说,一个系统的建设永远都是要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人在变、业务在变、市场的环境在变、这个世界一分一秒都在发生变化;你认为有用的东西也许明天就变成了废纸。

《精进》中指出:“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你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你可以边上场边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得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更快”。因为输出的过程会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迅速整合已有的知识去产出,这种刺激会加深我们对输入的记忆,并且这种记忆也会促进我们对已输入知识的调用。所以我们要不断打造“最小化可行产品”,以输出的产品作为对输入效果的评价。不要对别人对产品的批评保有抵触心理,把批评当做一种信息对待,不能因为担心否定意见就不敢拿出产品。

这本书还没有完全看完,能力有限,能分享出来的也就这么多了,后面再看再有想法再补充吧。

每一章节后边的实践练习题还是非常好的,静下心来做一做,对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谢谢永志老师的推荐。

分享读书心得写完了,虽然写的不多,但是感触也很深,读书也好、思维也好,好像一层窗户纸,总是在观望,总是止步不前,什么也看不明白;走上前捅破了它,一切了然于心;反过来回头再看,好像感觉对这类图书也没有那么恐惧了。


相关文章

  • 读《精进》随笔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拿到书先看书评,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看目录,会选择几个感兴趣的章节跳跃着看,最后才是把书...

  • 悦读 | 《精进》随笔01

    Day21 日照的每天悦读分享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 ,比做好它更重要 。因为只要开始了 ,你...

  • 浅说勤能补拙

    ——— 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随笔 在提升自己技能、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勤奋练习的作用,正如数...

  • 读《精进》时间之尺随笔

    时间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资源之一,没有谁一天有25小时,是吧。可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千差万别。 有的对待时间的态度无...

  • 说幸福(随笔)

    说幸福(随笔) 作者:蛰虫 多年不读书,读...

  • 推荐教学专zhu

    第一本 《平平随笔笑着读》

  • 有感于随笔的随笔

    生好读书,所读之书类也杂,其中尤喜读随笔。近来闲暇,读全球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随笔之一的《人类理性的盲点》。作者是一个...

  • 炉香静逐游丝绕

    ———旅心随笔(50) 在返回东胜的路上读蒋勋的《说宋词》,读...

  • 日精打卡

    栾基松18:54 · 字数 326 · 阅读 4 · 随笔 六项精进打卡格式 姓名:栾基松 日精进打卡第2...

  • 读书笔记 7

    今天我们来读的是《爱默生随笔精选》之自助(本书第65~72页)。 这篇随笔我分开来和大家分享,以下是我读了这篇随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精进》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af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