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分享文章想到的

作者: 柴米盐无油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23:44 被阅读14次

我和关系很近的朋友们有自己的微信小群,平时群里大家都很安静,偶尔会互相问问近况之类的。最近我看到大家经常分享些文章,我觉得讨论一下分享文章的方式和回复方式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分享的方式从“热情”或者“积极度”来分有三个级别:

第一级是直接分享文章,不说话,不加任何评论。这类分享通常都是以生活类或者信息类标题党为主,辅以各种领取优惠券,红包的广告。比如:“触目惊心,中国平民体内发现美国转基因的XXXX基因!”、“每天喝一包,十天逼出体内寒气”和“9.9元拼300位大师讲的国学课”,等等。

发这些信息的人一般都是出于好意,想要分享一些生活常识或者所谓的“重要消息”,因为内容多是知识性的,所以也没什么可评论的。而且发的人一般在发出后都急着点开另外的标题党文章阅读,或者着急发在自己其他群里面,因此不愿浪费时间多写自己的评论了。

第二级相对积极,在分享文章后会稍微说两句话,比如“这个好搞笑,哈哈哈哈哈”,“欣赏一下我们大湖南的风景”,和“收藏起来,有用”。发这类文章的人关系一般会稍微亲近一些,所以愿意主动分享一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们并不指望别人的回复,通常是分享完一篇文章,发完一句话就走,不一定留下来等待回音。

第三级是最积极的,在分享之后会主动询问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并且主动给出自己的思考。这类分享以工作分享,经验分享为主。通常都是以分享内容为主题,开启一段对话和讨论。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所分享文章的情感的共鸣来增进友谊。这类分享一般都会有即时的回复,如果没有的话,分享者也会继续抛砖引玉,并且会时刻注意是否有人回复。

这三种级别的分享方式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文章内容,分享者对文章的感受,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的关系,文章主题与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关系,等等。但是不同的分享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是建立在分享者和被分享者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并且想要通过文章分享来增进这种关系。

从收到分享的人的角度,看到第一类分享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无视,也许会点开看,但是大概率不会进行任何回复。因为当一个人不说话,直接扔给你一篇文章看时,他要么是不在乎你的感受,要么是默认你的感受与他相同,而两者都是不够尊重的。而当收到第二类有一两句话评论的分享时,一般人会出于礼貌也会一两句话,或者是回复一个表情,可能是“哈哈哈”,也可能是微笑脸,或者柴犬微笑脸……最后,收到第三级别的认真分享的时候,主动的讨论式的回复就会出现。因为分享者必定是考虑过文章主题具有和被分享者的相关性,确认过话题值得讨论,才会如此积极主动的分享的。

三个级别的分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自己分享文章给朋友,有不说话的时候,也有想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总之取决于想要做什么,就采取相应的分享方式就好。至于回复别人的分享的时候,不管怎样先来个微笑脸总是没错的。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2天)

相关文章

  • 从微信分享文章想到的

    我和关系很近的朋友们有自己的微信小群,平时群里大家都很安静,偶尔会互相问问近况之类的。最近我看到大家经常分享些文章...

  • 两个最近关于滑动引导的优化

    1、微信 2、京东 3、微信分享后文章

  • 微信早期遇到的那些困难

    「啃饼」是微信的团队成员,他在公众号里分享了「微信,是怎么过来的」文章,讲述微信如何从 0 到 1,再从 1 到 ...

  • 微信分享与设置

    这几天捣鼓微信分享,先定义一下:从你的APP分享到微信叫一次分享,从微信内再次分享到微信叫二次分享。 一次分享 需...

  • 微信分享——ios和安卓机制居然不一样!

    之前分享过一篇转载的微信分享填坑文章 基本涵盖了微信分享功能开发的基本操作。 实际项目中,在做微信分享追踪的时候,...

  • 从微信计步想到的

    我使用微信计步不过一个月,在此之前,我知道我的老公、儿子、亲戚、朋友、同事,很多人都在用它,而我却对它嗤之以鼻:算...

  • 从微信聊天中想到的

    练习思考 从这个截图中看到的信息: 第1个信息,打招呼,有礼貌。 第2个信息,点赞,看见他人。 第3个信息,“暑假...

  • 微信分享文章功能

    用微信网页后,浏览器右上的菜单可以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好友,实在是传播利器。之前一直猜测分享功能是分析页面结构自...

  • 大葱哥教你绕过微信封禁分享简书文章

    微信无法分享文章的苦闷 想必大家都知道目前微信官方已经对简书的域名进行了封禁,通过微信分享的简书文章,都会出现下图...

  • 股市、期市真实交易生态

    【微信公众号:芳华讲交易,原创文章,分享更多精彩】 【微信公众号:芳华讲交易,原创文章,分享更多精彩】 我们来讲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微信分享文章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jp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