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出自《大学》,原文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究竟什么叫“慎独”?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修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中庸》说:慎独,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求道德规范。“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致,不论在独处“闲居”时,还是在公众面前,都能够严于律己,言行符合道德规范。

慎独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杨震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慎独是修身的最高境界。独处最容易暴露本性的。一个人的时候,很容易自我放飞。如:平时挺注意自己的行为,但是在一个没人看见的角落吐口痰、扔点垃圾;人前的时候嘻哈笑脸,人后却诋毁谩骂;明里一套暗里一套,阳奉阴违等等。尊重人,不管人前人后都一个样;行为准则,不管有无人听到看到,都一个准则。

如何真正做好“慎独”的功夫?王阳明先生总结了八个步骤:
第一:分析,我有什么私欲;
第二:目标,我要通过什么手段克掉这些私欲;
第三:信心,我要坚信自己能克掉这些私欲;
第四:毅力,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两日,两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废;
第五:心态,在克私欲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欲的目的,一旦有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
第六:学习,所谓学习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光明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
第七:检验,当你确定自己把私欲克掉后,要去实践中检验;
第八是反思,我为何会有这种私欲,这一私欲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人生,不总是繁华热闹奢华,更多的时候是寂寞寂寥孤独甚至无聊,而只有在孤独的时候,仍需要求自己不失行为规范,“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做好“慎独”功夫,战胜小我,做最强大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