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西方哲学史笔记20

读西方哲学史笔记20

作者: 贫僧法号铲屎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4:41 被阅读0次

虽然现代人对许多古希腊时代的哲学理念不以为然,但古希腊之后的哲学家提出的任何观点,其中都有古希腊哲学的影子。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是否曾经想过,我们是依赖什么来讨论问题的?这对我们能否正确地解答是尤为重要的。柏拉图以为,人类有两种认识世界的工具,知觉与知识,在康德以前,有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两个流派,分别支持这其中一个认识方式,柏拉图对知觉的解释近于经验主义,人能利用感官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并形成经验。柏拉图以为,知识是比身体感官的知觉体验更为高级的智慧,因为它可以不依赖于实在的事物存在,它是从灵魂中带来的回忆。如果知觉世界是洞穴里的人类背对火光看见事物的光影,那么知识世界乃是阳光照耀下的纯净高贵的理念世界,充满了至高无上的真正的善。唯理主义把柏拉图的知识定义从上帝的高度拉回人间,他们认为,抽象的形而上的思维和逻辑推断,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式。康德在十八世纪调和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他认为认识必须通过经验得到对象,然后通过抽象思维对对象进行处理以获得真理。康德的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发现真理的理念,在现代己经成为科学实证的基本手段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儒家也出现过一种相近的观点,即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并不强调理性的知识与感官的经验哪个更为重要,而在于两者如何相互印证从而合一。王阳明认为,人心能感应到如柏拉图所言的至高的善,称为致良知,行动负责执行这种善,通过行可以了解知,通过知也可以了解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在近代,卡尔波普尔提出一个最令人信服的观点,抽象思维负责获得理论,而经验则用来对理论试错。与柏拉图的神秘主义相对,卡尔波普尔最终确立了知识的可证伪理论,科学理论是猜想而非本质,每个理论都有可能被一个更近于本质的理论所涵盖,它也不是工具,因为对一套系系统的归纳是无法对未知事件预言的。于是,神秘学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归根结底是信仰,而科学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始终是一种预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西方哲学史笔记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xu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