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成大业

作者: 木木心Q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21:30 被阅读51次
韬光养晦成大业

“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

韬光养晦,就是把锋芒掩盖起来,暗地里养精蓄锐。当一个人的形势处于弱势,或者不利的情况下,生存是第一要务,暗中保存自己的势力,或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大张旗鼓。这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做人智慧。

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则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 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

之后,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将自己的野心掩饰过去,“操遂不疑玄德。”

其实历史上有不少韬光养晦的事例。

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韬光养晦大家众所周知,

而蛰伏了37年的唐宣宗李忱的典故估计知之甚少。

李忱原名李怡,其父唐宪宗有20个儿子,李忱排行13,其母亲是地位卑微的宫女,要当上皇帝,概率很低。

少时候,李忱话不多,宫里的人都认为他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李忱目睹残酷的政治斗争,长大之后更加寡言。他历经两朝,两位皇帝都喜欢故意在宴会上逼他说话,看他笑话。不过由于他的傻,每次宫廷政变,他都不会受到牵连。

公元846年,李忱的侄子、唐武宗李炎驾崩,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易控制,于是扶持他当上皇帝。这算是“傻人自有傻福”。不过李忱可一点儿都不傻。

李忱一登基,就像变了一个人。说话思路清晰,做事干脆利落。又一次,李忱赏赐给马元贽一根“通天犀带”,没想到马元贽转手把他送给了宰相马值。过了几天,李忱认出那根宝带。第二天,李忱就把马值免了,意在避免宦官和朝廷大臣交往过密。马元贽是扶持李忱登基的“功臣”,但是李忱并没有成为其傀儡,表面上无比荣耀,实际上权力不大。

李忱喜欢效仿其祖先唐太宗,勤于内政,拨乱反正,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打击权贵外戚;对外收复被吐蕃占领的土地,还打败回鹘、党项、奚等部族。这就是所谓的“元和中兴”。

这些就是韬光养晦的智慧。

中国人常说,枪打出头鸟,太张扬,必然成为很多人攻击的对象,如袁绍、如朱温辈,不足以谋大事。

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恰恰体现了中华文明莫大的智慧。

韬光养晦成大业

相关文章

  • 韬光养晦成大业

    “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

  • 2020-04-09

    大业未成,何以承诺。大业若成,汝之初心安在否?

  • 一句诗

    袁爷,何故唉声叹气? 嗨,孙公,吾的大业难成矣。 袁爷,何故难成,有吾孙公在,何愁大业不成? 孙公,你不明了,这两...

  • 【孟母堂】大业待成

    石头貌不起眼,却能恒久千年万载。鲜花美不胜收,却只不过一季芬芳。上天不会让任何人与物完美无缺,生活也不会让任何事百...

  • 碎碎言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圣者无名,大者无形。 鹰立如睡,虎形似病。 贵而不显,华而不炫。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才高...

  • 学会低头

    学会低头,人低成王。 水滴成海,虎行似病。 贵而不显,华而不炫。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才高不自诩,位高不自傲。 ...

  •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

  • 谨言慎行

    韬光养晦

  • 赞元旦贺词

    图片来自网络 文/成良 元旦贺词响, 展示大业靓。 赞扬模范美, 鼓舞国更强。

  • 红色大幕山《鄂南英雄传二十六》

    成振斋① 武宁大地起风雷,革命烽火不可摧。 壮志凌云图大业,忠良赤胆显雄威。 ①成振斋(1900—1931),又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韬光养晦成大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y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