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在马伯庸笔下被演绎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长安的荔枝》。这部作品不仅是一场扣人心弦的冒险,更是一本关于成长、智慧与人生选择的启示录,为我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暑期我观看了火爆的影片《长安的荔枝》。故事的主人公李善德,是长安城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一心只想在长安买个房混个户口,和家人过上安稳日子,却不料被同僚算计,接下了从岭南运送鲜荔枝到长安的“不可能任务”。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四百四十七里,在那个没有先进保鲜技术和快速运输工具的时代,这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使命,面对困局,李善德没有轻言放弃,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毅力和对家人的承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段充满荆棘的征程;故事在荔枝归来时,用一阵马蹄嗒嗒和一段红棉飞扬特效镜头真实再现一颗颗荔枝的辛酸与温暖。
李善德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方法是多么重要。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比如数学的函数问题、物理的受力分析,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甚至产生逃避的念头。但李善德告诉我,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地直面困难,将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逐一寻找解决办法,才有可能突破困境。他为了确定荔枝的最佳保鲜方法和运输路线,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计算,详细记录每一次的数据,不断调整方案。这种严谨认真、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正是我在学习中所需要的吗?就像我在攻克数学难题时,不能因为一时的毫无头绪就放弃,而应该像李善德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也许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后,就能找到那把打开难题大门的钥匙。
从李善德身上,我还学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为完成荔枝的运送任务,他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分枝植瓮之法”“盐洗隔水之法”“竹筒固鲜之法”等,还发明了原始的温度监控系统,这些创新的举措,在当时的条件下,为荔枝的成功运送提供了可能。在学习中,创新思维同样不可或缺,启发我在写作文时,应该敢于创新尝试,从独特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在做实验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尝试新的实验步骤,也许就能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在故事中,李善德身处复杂的官场,历经了各种不公、阴暗和腐败的磨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底线,没有被权力和利益所诱惑;在完成任务后,他没有选择攀附权贵、飞黄腾达,而是为百姓发声,揭露了运送荔枝背后劳民伤财的真相,被判流放也在所不惜。他这种坚守使命的态度、正直善良的品质,让我深受触动。在学习中,也会面临各种诱惑,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获得好成绩,抄袭作业可以节省时间,但我们要像李善德一样,明白有些东西比成绩和一时的便利更重要,那就是我们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原则,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一骑红尘血泪史,盛世蝼蚁的悲歌。
《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用一颗小小的荔枝,让我看到了盛唐光环下小人物的艰辛,窥探到权力的冷酷无情,也触摸到了人性中宝贵的温暖和光芒,真切体会到“妃子笑,荔枝来”背后的沉重代价。它告诉我们,看待历史不能只看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更要看到那些默默无闻却支撑着整个时代的“小人物”。这部电影像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又像一个关于坚持和选择的寓言,值得每一个同学去观看,去思考。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我不再只关注那些辉煌的盛世和伟大的帝王将相,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和事件,而是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体会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去思考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木棉花落,长安梦醒
走出影院,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对我的学习成长和三观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化激情为动力,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坚定,在学习中懂得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学会坚守内心的底线,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有更深刻的思考,就像书中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抬头远眺,思绪良久,要面临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我都将以李善德为榜样,吸取“小人物”的大智慧,怀揣勇气、努力前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