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Claire的小森林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07:51 被阅读0次

                  关于阅读的一点思考

                                ——评《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微读至今,关于 “阅读”相关主题,余以作数篇谈之,今日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期间又产生一些新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

之前谈的多为阅读的意义,而今天我要走进阅读的深处,查看阅读的境界,方法。

阅读,既是“我”的事,也是“我们”的事。

说“我”的事,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阅读是自己的事,是自我愉悦,安放灵魂,陶冶性灵,寻求慰藉之所,也正如毛姆所说,阅读就是个人的一座避难所。这种阅读就是,我读我的书,关你屁事。

而说“我们”的事,就是读书为人,社会,国家,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阅读境界古今无几人,乃为大境界。古今中外,多数人的阅读还是“我”的事,这无可厚非。倘若我们阅读我的事同时,能做到我们的事,岂不快哉!

不论哪种境界,对于阅读的基本常识我们都应当掌握,这样读起来事半功倍。但方法只是方法,不是万能的,阅读是水滴石穿的事,有了方法锦上添花。

阅读投入产出比与阅读主动性有关:越是主动性阅读,读书效果就越好;而阅读的主动性也决定了阅读层次的高低,阅读层次的高低对于阅读主动性的要求也是不一的。

那么,如何练习主动阅读呢?

首先,要提出问题:

①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②作者都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题的想法与论点。

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是全部道理,还是部分道理?

④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其次,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做笔记可以让你保持清醒且时刻思考,推进问题的解决。如何做笔记,我个人习惯在质疑书上行批,旁批,眉批,经典的就抄录于笔记本,也会在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思考。说通俗点,就是想到问题,或问题答案,或疑惑就在书上乱画,自己懂就好。

关于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及主题阅读。

一、基础阅读。也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阶段要求认字便可,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学习。基础阅读简单说是识字认字的过程。

二、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强调的是时间: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抓住这本书的重点,学习到书的表面所教给你的一切。

具体分为两种:

①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思想的线索。

② 粗浅的阅读:不停顿,哪怕读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资料,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这种阅读正如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三 、分析阅读。也叫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重在追寻理解。分析阅读一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一本书的结构大纲。

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评论一本书

①评论要建立在: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的基础上,否则不要轻易的批评。

② 评论的时候,你要能证明: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证明作者不和逻辑;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四 、主题阅读。也叫比较阅读、系统的阅读。

1、在主题阅读时,首先出现的困难是如何确定你的主题。

方法:首先,列举(收集、设计)一份书单;然后运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确定精读与粗读的书单。

2、确定学习、研究的主题以及相关的书籍后,便可以进入主题阅读了。

方法:第一,找到与你主题相关的章节。在主题阅读中,重点不是你阅读的书,而是你的主题,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第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也就是建立你自己的一套词汇、术语体系。

第三,整理清楚需要解答的问题。找出作者的关键句子,从中逐步了解作者的主旨,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的很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第四,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在我们基本厘清需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对议题做最后的界定以及确认。不同书里、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会有各式各样的意见,甚至对一些作者认为简单的问题没有给出任何解答。因此我们要厘清这些争议,确认我们要真正详细分析的议题。

第五,这些问题仔细整理出来,并按照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的界定出来。主题阅读要做到面面俱到且客观中立。

主题阅读也是我个人读书过程中最常用,思考问题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法。此法可以对一个主题进行系统的了解,可以对这一主题做到知古晓今,否则,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阅读之法,本无定法,因人而异,诸多方法,只为参考,不为定一。

关于阅读的多与少:

多与少,就是通常很多书友说的,你读了那么多书,厉害。少,就是大家说的,没读啥书。这不是绝对的,这种判断只是把阅读停留在量的表层,而非质的深层。我个人追求的是多而专,经典书籍反复读,研读,少中求多。

正如鲁迅所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关于阅读择书问题: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不反对娱乐化的阅读,但是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让你的心智真正得到成长。

我们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时,总以为自己有太多的选择,其实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盲目地想要读完所有的好书,不仅非常不现实,而且也是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

关于阅读的内在与外在:

内在阅读是指阅读书籍本身;外在阅读是指借助其他书籍来阅读一本书,也叫辅助阅读。当你依照内在阅读,阅读完一本书之后,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者全部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阅读的帮助了。

关于不同书籍的阅读法:

1、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如:时间管理、理财规划、烘焙烹饪、长跑健身等等,这类型的书。分辨一本书是心灵鸡汤还是好的实用类书籍的方法:检查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可执行的,并且效果可检验的方法。但是,我们始终要牢记的是:任何一本实用型书籍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因此,就算你阅读的是一本实用型的好书,如果你只是看完而不去行动,那它对于你来说就和一本心灵鸡汤无异。

2、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阅读想象文学的规则总体上来说和其他类型的书是类似的,但作者重点强调了两个不要:①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②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如何阅读故事书、小说?

快速并且全心全意地读。这个规则看似简单,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绝佳方案,我们常常以为,开头读不懂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为了避免读完这本书还是不知所云的情况,大部分人干脆开头就放弃了,而作者要大力澄清的是:读到后面内容或许可以解决你前面的疑问。

4、如何阅读史诗和戏剧?

主动、集中注意力地阅读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对于戏剧的阅读,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戏剧文本其实是一个半成品,只有当它搬到舞台时,它才能真正完成,因此我们在读戏剧时,很难充分了解背景知识,戏剧的阅读与小说相比,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想象力,要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

5、如何阅读诗歌?

作者认为,关于诗这种艺术作品,像小说和戏剧一样,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要一口气读完,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并且大声读出来。

6、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更偏向于故事,而不是科学。历史书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即使是一位想尽量客观的作者,他也无法写出完全客观的史实,也因此,我们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大可抱以怀疑的态度,因为我们读历史的目的无非两种:一是明白真正发生过什么,二是分析这些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意义,以史为鉴。

7、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新闻和文摘?

传记和自传:它的主观性可能会更强,通常这类书籍更像文学小说,因此我们要保留更多的怀疑。

8、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书?

对于科学和数学书的阅读,我们要比阅读其他读物更主动,更全神贯注,最好拿着笔做一些简单的笔记。在阅读时,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术语和符号,作者会在它们刚出现时进行简单解释,如果我们能理解并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9、如何阅读哲学书?

哲学思考的问题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阅读哲学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像哲学家一样论证你的观点。

10、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运用主题阅读法,也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作品来思考这一问题。比如我们讨论为什么政府要确定最低工资收入标准时,就需要从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去思考,要阅读的书目通常不止一本。

关于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我能身在尘世中,心中有清境。诚如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阅读就是让我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就是能让我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体验到把鸡毛扎成鸡毛掸子的乐趣。

阅读如富兰克林说的,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阅读的更深层意义就如培根所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无它途,唯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坚持,谦虚之精神。

          水滴石穿,功不唐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dg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