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伯凡认知录,讲以下结论:
生态位决定认知。
1、认知,不是凭空只通过学习而获得,自己所处的生态位对认知的形成有着关键作用。
2、先下水再学游泳,开枪再瞄准。不是依赖当下认知设计好未来所有安排,而是在行动中得出最新认知并逐步调整。认知从行动中形成。
往期文章都有列举了一些例子,而今期可能会启发你在客观生态位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更优的选择。
生存环境不变下生态位的再选择
生存环境不变下生态位的再选择
很多同学看到这里,就会觉得为时已晚,自己身处的生态位哪是说想变就变?
可能吴老师也预料到大家的困惑会阻碍自己改变的行动,所以他下面的补充,才是对我们当下最有利的行动启发。
生存环境不变下生态位的再选择
解说到这里时,我认为有必要把吴老湿提到的场景分硬场景和软场景。
否则,大家会把对生态位的选择更多看成是对当下工作或者生活场景的再选择。如果只理解到这个层面,就会容易得出目前生态位难以改变,导致自己目前只能没有选择地先安于现状,也没有急于调整生态位的意识。
幸亏随后吴老师补充了同一类岗位下选择不同生态位的例子,恰好纠正了大家对客观环境等于生态位的判断。
所以,如果把场景分为硬场景(客观环境),和软场景(自己在某个硬场景下的心态/角色定位),那么,我们就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吴老师对场景不变但基于内部生态位的软场景可选择的例子,同时促发了我对当下工作的思考,我之前并没意识到还有不同软场景的选择,现在有了这个选择,我在对内和对外的角色上,瞬间清晰了,甚至还意识到行为上的连贯对个人的反向塑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