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就有媒体报道“洗不干净的洗衣液”,曝光目前市面上洗衣液“掺水卖水”的现象,指出部分洗衣液去污力不合格等问题,让很多家庭主妇开始对家里的洗衣液徒生很多烦恼。
洗衣液怎么会“洗不干净”?国家保洁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介绍,洗衣液中总活性物的含量,也就是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等表面活性剂总含量,这些因素决定了洗衣液的清洁效果。“标准”要求普通型的洗衣液总活性物含量要大于等于15%,浓缩型的含量要大于等于25%,然而在检测中,广州市的亮柔日化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家有福牌洗衣液总活性物含量只有7%,不到标准所要求的一半;广州市朗怡日用化工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邦碧洁牌洗衣液总活性物含量仅有5%,只有标准要求的五分之一。

之所以有那么多产品的总活性物项目不合格,最主要原因就是部分不法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偷工减料,减少这些有效成分,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掺水卖水”的性质无异。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用于洗衣液的活性物,价格最低的每吨也要8000元以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达到15000元左右,是洗衣液制造成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更多的调查数据显示,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洗衣液中,而是在整个洗涤类日化产品中普遍存在。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洗协对洗衣液、丝毛洗、衣领净等产品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75个产品里,不合格率占4成以上,其中国内市场洗衣液符合率为52.0%,丝毛净的符合率也仅仅53.8%,衣领净的符合率也不过58.3%,部分企业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特别是一些不知名小品牌产品质量堪忧。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也曾组织检测机构对洗衣液等家用洗涤用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在抽取的42批次衣料类的洗涤剂中,33批次合格,整体的合格率仅78.6%;在抽查的18批次的卫生洁具清洗剂中,总共60个样品仅48个合格,合格率仅为80%。
其实,与其他很多类型的产品相比,洗涤类日化产品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成本也并不高昂,但为什么整体质量还是如此堪忧呢?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处长李涛的一次表态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因为“整个行业大型企业不到15%,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的技术力量和生产工艺水平偏低。”
对此,中国洗协也表示,产品的不符合标准指标项目主要体现总活性物含量和去污力上,反映出市场低端产品主要还是在价格和成本方面上竞争。业内人士也认为,市场竞争的加剧,让部分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偷工减料,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首要原因。
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经济环境确实非比寻常,市场竞争之激烈也是众所周知,但如果因此就放松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握,可谓无异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恰恰是在非常的经济大环境下,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会进一步加剧,而那些对最根本的产品质量的坚守都放弃的企业,恐怕将成为最先出局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