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妲的路线图,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狂风暴雨
妮妲来临之前,全城如临大敌,而在海边小镇长大的我,自然知道台风天囤够物资是最重要的。所以还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已经在超市买足了两天的食物。半夜时分起来了几次,没有听到熟悉的“呼呼”风声,早上才知道妮妲在深圳登陆,广州到清晨才开始了风雨模式。望着窗外随风飘落的雨水,想起了在小镇经历的台风记忆。
由于电白临海,水东又是在大海边上的小县城,一年下来总有几次台风正面吹袭的机会。从阳江到雷州半岛一线,是台风比较喜欢选择的登陆地点,而处在中间的水东小城,便时常成为被吹袭的对象。在妮妲来临之前,好基友达达在朋友圈回忆了当年级别最高的一次台风吹袭,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纷纷和共同记忆。
后来达达给我发来一段资料:1996年9月5日08时9615号台风“莎莉”(Sally)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135°E, 13°N)发展成热带低压,9月6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20时进一步增强为台风,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9月8日08时穿过巴布延海峡并进入南海,夜间强度开始减弱,于9月9日11时前后在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穿过吴川、湛江市区、遂溪和廉江后,13时前后进入北部湾,14时前后在广西北海市沿海二次登陆,登陆后再次进入北部湾海面,19时前后在广西防城港沿海第三次登陆,随后消散在云南省和中南半岛附近。强台风“莎莉”成为登陆广东最强台风,直至2014年,“威马逊”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广东徐闻后,“莎莉”保持18年之久的纪录被打破。
历史资料永远都没有个人的体验来得真实。那一年的台风记忆已经很模糊,但在印象中,每次台风都是伴随着大量的雨水而来,狂风吹着院子里的椰子树东摇西摆,家门口的那条小河河水暴涨,而全家要动员起来叠椅子搬沙包拿木板准备挡住随时可以流进家里的洪水。在那样的台风天,全家人坐在客厅里听花落流水,听老人家讲讲过去的故事,然后早早吃饭睡觉。我在房间里听树梢划过玻璃,摇曳的剪影左右摇摆,宣示着台风的肆无忌惮。
当然,台风天必然是把花草树木吹得东歪西倒,最糟糕的还是停电,你仿佛感觉一下子与世界隔绝了。小镇的电力抢修速度比较慢,遭遇停电就只能干等了。到了晚上,一家人点起蜡烛,摇着葵扇,和亲朋好友通个电话报平安,时间就这样缓慢地流动。风停了,雨停了,走出院子,满地的落叶残花,还有煞风景的黄泥土。一家人拿扫把拿水管,招呼着就开始搞卫生了。每一次的台风,实则都是生活的一次重整,摆好花盆,剪掉冗余的树枝,把各处的棚盖整理好,又投入到新的一天生活里。
台风天有着台风天的不便,台风天也有着台风天的独特。盼望着放假的心情,也是盼望着一种放缓生命步伐的别样体验。在自然力量面前,人也许显得弱小无助,也许显得战战兢兢,也许也有着另一种慢下脚步、想想自己的追求、想想渺小与永恒之间的差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