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丨三场鬼神戏拉开过年序幕
小时候喜欢过年,觉得“年”这个字带有魔力,使平常的日子变得神奇起来,更加神奇的是鬼神和人们一起过年。
第一场戏是敬酒神。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左右,我家就开始做米酒,父亲先准备一只干净的酒缸,缸四周用稻草包裹起来,奶奶把预先加工好的糙糯米淘好放在锅里煮,另一只锅烧开水。糙米煮好后,父亲拿出来放在竹扁里,把酒酿捣成粉末,均匀散入糙米饭上,拌匀,用热水把缸加温擦干,把拌好的糙米饭倒入缸中,拍平整,中间放上酒篓,盖上稻香编织的酒缸盖。这时父亲会跪在酒缸边祈祷酒神赐给香甜可口的米酒。
过了十天半个月,整个房间都散发出酒香,奶奶品尝时会给我一勺,这种原液像蜂蜜那样又香又甜。奶奶说这是酒酿不准吃。她会烧几大锅开水,凉透后冲入酒缸中,边冲边搅拌,把酒糙米全都搅散,整个酒缸充满水,盖好盖子。再过十天左右,缸中的水就全变成香甜的米酒。有次弟弟偷偷地喝了一碗,跌跌撞撞醉倒在灶间草堆上,嘴里一个劲地说还要吃,引得全家哄笑。
第二场戏是送灶神。腊月二十四日祭灶神,奶奶把灶王爷的像贴在灶头壁上,面朝北,两旁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面有一个香炉,香炉四周是供品,有团子,豆楂饼,鲤鱼,红烧肉,桔子等。黄昏的时候,奶奶会点燃三支香插上,双手合十跪拜,嘴里喃喃地祷告,请灶王爷吃好喝好,上天汇报时多说好话,保佑我们全家来年平安幸福。
第三场戏是祭祖。这是一年中的重头戏,是最隆重和严肃的事情,全家人都得参加。天近黄昏时,年度里有人死亡的家主要带着稻草对坟墓前去请亡灵回家吃晚饭,遇到路上的缺口得把稻草塔上引渡,平安把它带回家。
把所有的祖先请回家后关上大门,一一入座,桌子上摆上鸡鸭鱼肉,冷菜热菜,一般都要八到十盘菜,点上香烛,家里人排着队一个个磕头作辑,父亲会恭敬地请祖先们用餐,每酌一遍酒我们都要礚一次头,酒过三巡,才上饭。奶奶在桌子边把折好的纸钱放在盆里烧,烧完后,让它们吃饱喝足带着钱走。父亲把每张凳子拉开,打开大门,恭送祖先。
小时候我们不信有鬼神来用餐,总是问奶奶怎么才能看见他们吃饭?奶奶说只有小孩子才能看得到,只要躲在门后,双脚踩在笤箒上,笤箒顶上挂一个小筛子,双眼透过筛子和门缝,就能看到他们吃饭。有次我真的拿了笤箒躲在门后,奶奶发现后把我直接关在了门外说,我这样做会吓坏祖先,下次他们就不来了,不准看。
敬鬼神传达的是人们祈福的心愿,既是把人间的幸福分享给鬼神,也是祈求鬼神保佑人间的幸福。在庄重神圣的仪式中告别旧年,迎接新年,把对未来的一切寄托给神鬼的保佑和自己的努力上,愿天上人间地下三界融洽相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庭幸福,形成了过年特殊的文化沉淀在民俗中。
三场鬼神戏过后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接下来的就是幸福生活的象征,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拿压岁钱,热热闹闹拜年忙。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