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头仰望,头上的天为什么是这片天?放眼望去,脚下的地为什么是这块地?
上海的秋天总是来去匆匆。10月初便刮起了凉风,早晚透着寒意。清晨,走在上班的路上,秋风会忽然袭来,让人不由自主地缩脖子,拉起衣领。
而在上海的秋天,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倔强的,不到扛不住,绝不愿套上秋裤。
上海的秋天特别干燥,嘴唇总是很干,每次吸气,就能感觉嘴唇的紧绷感。以前涂润唇膏,后来发现涂了治标不治本,干脆不涂了,干几天自然就习惯了。
秋天给我的感觉不是浪漫,而是一种寂寞。就像诗歌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几年每到秋天,我的情绪会悄悄变化,变得不如春夏开朗,也不太想开口说话,很少有开怀大笑的时候。据说秋宜收,冬宜藏,想必到了秋天,情绪收敛是对的。
说到情绪变化,我一直感觉自己的身体内有个“内核”,此刻,我就能感受到她,如果人有“心神”,“内核”可能就是“心神”,主宰着我的意识、意志和思绪。就像一个能量池,这个能量池每到秋天,里面的能量就慢慢减少,所以我的情绪就不如春夏时。
但是我反而喜欢“心神”处于这样的能量值,心和神都很平静,好像不快不慢,我感受到她很舒服,她在享受这段时间的“低能量”。
今天下午开会,我看着对面的参会者,有的抖抖腿,有的一会儿转左,一会儿转右,除了低头族,其他人无时无刻不在动。
台上的人喋喋不休,我突然想静止一会儿。于是收回心神,松松地交握着手,大拇指相抵,就像打坐的手势,我开始感受到身体里的能量,很低,但是她很安静,享受此刻的静止的状态。
这种状态有点像睡眠——虽然我睁着眼,但是就像陷入冥想,身体的精神能量很低,消耗的能量也很低。
我享受着这种低能量。
回想白天工作时,身体总是需要很多能量,一会儿动脑奋笔疾书,一会儿动嘴与人沟通,在这些时候,我几乎感受不到我的“内核”,就像轰鸣的机器,听得到小齿轮转动的声音,都被掩盖了。
看看我们身处的这片天地,在秋天,天地也开始低能量运作,地球接受太阳的能量变少了,自然也不需要再耗费高能量了。
就像我被自己的“内核”掌控,也许我头上的天之所以是这片天,脚下的地之所以是这块地。也许正是由天地的“内核”所决定。
说到这里,有人会扯到灵魂,灵魂和“内核”,是一回事吗?
我觉得灵魂不需要能量,但是“内核”需要,我的能量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犹如潮涨潮落、日升月落循着固定的规律。
接下来,准备记录一段时间能量日记,人对能量的感受是主观的吗?会受到季节、潮汐、月亮、睡眠、饮食、心情的影响吗?
值得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