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摘自公众号“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
还是两年前,大宝上高中的时候,陪她吃早饭时,经常听公众号“人民日报”的新闻早班车。清早,聆听窗外声音,与外界保持链接。尤其是每次听到最后的“早安寄语”,都感觉特别的应情应景。去年,大宝上大学了,早晨起床迟了。渐渐的丢了这个习惯。
昨晚没睡好,凌晨4点多醒来,再没什么睡意。翻看了几个经常关注的公众号文章,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看到了“人民日报”今早的新闻早班车推文,大概浏览了一下,习惯性的翻到了最后的早安寄语。感觉就是为这两天的我而写的。一下子就能找到情感共鸣。
我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职称?是荣誉?还是师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当然,我内心深处想要的是后者。因此我甘心自愿报名在新网师学习、追光,渴望能带领孩子们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但回归课堂,面对孩子,我仍然有很强的无力感。问题出在哪了呢?
或许还在于我的功利心,我急于想看到孩子们成长,朝着我期待的方向,而乱了教育的节奏。我已经非常明确,教育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但我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做足功课,下足功夫。说教多,示范少。
育苗先育土,浇花要浇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抓好习惯养成,怎么抓都不为过。今后,我更需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该努力的事上。用心生活,用力成长,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感恩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