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课很“嗨”。连堂两节课之后,我依然觉得精力充沛。
“嗨”的诀窍是什么?万变不离其宗,“嗨”一定离不开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虽然,我是“一人之上,几十人之下”,但我也明白“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那么,我就会想着办法去“笼络”人心啦!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投影孩子们的作业,相较于此前投影正确答案的做法,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对同伴作业“吹毛求疵”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就参与了互动,融入了课堂。
这种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自我参照效应”,也即当人们接触到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更容易记住它。孩子们首先是高度关注自身,其次是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相似度越大,关注越多。
其二,适当快节奏授课,别让孩子们有三心二意的机会。之前的课堂,我总是走在“求全”的路上,课下还经常询问孩子们是否都能听懂。后来,我想,如果一节课让孩子们听懂所有内容,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低效课堂了?这样的课堂往往就失却了挑战性。
昨天的课堂明显加快了节奏,考题讲解我只选讲易错点或难点,不再对着一整道题滔滔不绝。这样孩子们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然而,要把他们带入每道题的情境,即便是选讲,读题也很重要!
其三,“群嗨”必须先要“自嗨”!还记得黄侃老师的讲座上说到,人可分为三类:自燃型、他燃型和阻燃型。自燃型的人能“自嗨”,并且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感染力。但,人群中多的是他燃型的人,这些人则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嗨”起来。
在课堂上,若我是激情昂扬,并积极互动,这种情绪会传染下去,孩子们也会开心而参与。当然了,老师的“自嗨”须备课高度充分,授课游刃有余。
有时候,觉得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演讲,不同的是,每场演讲可能有不同的受众,而在一段时间里,每节课的受众却都是一样。因为相同的授课者与受众,时间久了,势必会有审美疲劳。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往后,在我和孩子们的记忆里,有那些年我们曾“嗨”过的课堂。
(一明一暗,萤火之光。我是蓝澜Queen余芳芳,为人师,也为己师。无论在何处,去何方,为何事,我在,笔在。原创日记第17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