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社会热点毕业那点事儿
我们是不是被“读书改变命运”给骗了

我们是不是被“读书改变命运”给骗了

作者: 0bcd92bb2093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11:59 被阅读159次

“还是从小生活的这个村子,还是那些邻居。只是你不知道,兜里没有钱,你该怎么从他们身边抬头挺胸地走过去。”

《北村方向》剧照


1

我们村很小,几十户人家,鸡零狗碎地散布在一条小河边上。生活虽艰苦,但村里的孩子却都很爱学习——在这里,“读书改变命运”是每个家庭从小灌输给孩子的道理。

的确,读书的确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比如大军。

大军和我父亲是同龄人,当年在焦作一家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的铁路部门上班。每年春节他带老婆孩子回来,我们这些孩子都会追着他那辆黑色的轿车跑。等车在家门口熄了火,大军便下车来和大家打招呼,给男人们递烟,他老婆则打开车子的后备箱,给女人和孩子发糖果——那是一种形状奇特又好吃的软糖,以前见都没见过,我总是剥开糖含在嘴里,再将塑料糖纸小心翼翼地装进裤兜。

等寒暄完,大军便拍着车门,高声喊着:“快下来,到家了!”后车门这才打开,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孩子便从车里走出来,眼神羞涩,带着些遥远的高贵气息。两个人上衣上面印着“101忠狗”的图案,那部动画片,我在我们家14寸的黑白电视上看过。

“还是上学好啊!”人群散开时,总会有人这么说。

大军每年回来,对父亲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他当年和大军一起读高中,高考时差了几分;而大军迈过了一道坎,从此和他有了不一样的命运。傍晚的饭桌上,父亲说话的声调会比往常高出许多。他会兴致勃勃地讲起和大军一起上学的往事,讲大军如何勤奋,说他点煤油灯看书时,两只鼻孔熏得黢黑。

“人家大军是人,你也是人。你看人家坐办公室坐的,保养得多富态。你脸上的皱纹比篦子齿还稠,你都能当他爹了。”母亲挽起袖子坐在门口洗碗,调侃起了父亲。

我们姐弟几个就跟着母亲哄然大笑。父亲只好用一脸的严肃掩盖尴尬,对我们怒目而视:“不好好学习,你们以后就跟我和你妈一样!”

昏黄的15瓦灯泡下面,我看到父亲油光满面的脸,和鬓角翘起的几根白头发。

那几张透明糖纸后来一直被我夹在了一本残缺的《今古传奇》杂志里面。有时我会抽出来一张,压到姐姐的书本上面。透过糖纸,原先黑色的铅字变成了半透明的,四周增加了淡淡的彩色。

我反复打量着它们,像穿过胡同时感受到风一样,心头掠过一阵迷狂。

2

在村里所有的小伙伴中,和我关系最近的是隔壁大伯家的堂哥。堂哥只比我大4个月,从光着屁股时我俩就在一起玩。7岁那年,大伯和父亲骑自行车驮着我们,一起去邻村的小学报名。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次班级里举行期末考试,总是我和堂哥轮流当第一。那时,我们能想到的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学习”。下午放了学,我们会爬到河边一个废弃的机井房上面,趴在混凝土浇筑的房顶,各做各的习题。有一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他依然是第一名,被奖励了一个精装笔记本,而我只拿到第三,领到一个文具盒。领完通知书和奖状回家,我哭了一路,觉得没脸面对父母。他默默地和我走在一起,很惭愧的样子。

小学四年级时,班里来了一个中年女老师教语文,听说是大队书记的儿媳妇。她只有初中学历,十几年没有摸课本,害怕读错了字被笑话,每次都点名由我和堂哥先来读课文。我读课文时故意飙高声调,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优待。

当时每天和我们一起去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张林。和我们不一样,张林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倒数几名。那时,我们三个是村里父母教育孩子的固定典型——当然,张林是反面教材。

一次,我和堂哥在大伯家院子里写作业,张林妈来串门,一见到我们俩,扭头就回去了。不大会儿,她拎着张林的耳朵,将他提溜到了我们面前,猛吐一口唾沫骂道:“没见你比人家少吃一个馍,你也跟人家好好学学!”

张林的耳朵被拧得几乎见到血色,他妈刚一放手,他立刻从一旁钻了出去,在院子里嬉皮笑脸地说:“我学不会,我真的学不会!”一副泼皮无赖的模样,边笑边朝门口跑。

张林妈大骂一声“X你娘”,抡起大伯家的猪食棍子就跑去追他。

张林精力旺盛,但从不放到学习上。他在自习课上用打火机烧女生的辫子,被老师惩罚在操场跑十圈,回来照样精神十足,和前后桌开着玩笑。他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羞耻,还给邻村的学生介绍我和堂哥:“这两个尖子生都是我哥们儿。”

我和堂哥面面相觑,脸上有羞涩,也有得意。

3

我和堂哥读完初中,又一起考进县城的重点高中。来到更好的学校,我俩身上的光环很快便消失了。但村里人已经将我们树立成了榜样,每次回家,都管我们叫“大学生”了,好像我俩考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

张林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他先是去了昆山,后来又去了苏州,给袜子厂打包装,又在电子厂安装电视机零部件。

有一年,张林过年回来,请我和堂哥吃饭。他变胖了不少,头发剪成了流行的“燕尾式”。几杯酒下肚,讲起在外打工的艰辛和凶险:在服装厂裁裤角,夜里工作到两三点,他体力不支,半睡半醒地蹬机器,结果手指差点被机器绞进去。听着他的讲述,我感到眼前甚至有朦朦胧胧的烟雾升了起来。

高一时因为身体不好,我休学了一年,从此比堂哥低了一级。但两个人心里仍在较着劲儿,每次考试的年级名次就是参照物。

2005年高考结束,堂哥不负众望,考到了四川某农业大学,“211”。领通知书那天,半个村子的人都去了他家祝贺,还有人怂恿堂哥,“以后领个漂亮的川妹子回家”。

大伯脸上很有光,笑呵呵地说:“还得上学呢,可不能瞎搞。”

邻居西京哥说:“那能有什么?考上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了,以后找个工作每月拿个万八千,吃穿不愁的。”周围的邻居都连声附和。

我也过去看堂哥。接过他的通知书,那烫金的几行字,看得我心跳加速。堂哥对我说:“明年就看你的了!你肯定比我强。”

第二年夏天,我考到了省里的一所重点大学。我努力不让自己显得太激动,拎着那个红色的信封从城乡公交车上下来,朝家里走。村头站着许多闲聊的人,大家争相传递我的录取通知书。那个暑假,堂哥因为实习没有回家,我给他打电话报喜,他乐呵呵地用四川话说:“等过年回去了,咱们好好摆龙门阵!”

我和堂哥仍旧像少年时代那样奋斗着:堂哥每年都会拿奖学金,我参加全国俄语比赛,取得了最好的名次;他本科毕业顺利考上了南京某农业大学的硕士,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次年考研成功,在最好的外语院校深造、出国学习;他研二那年顺利保送本校的博士,我硕士毕业应聘到四川的一所大学做老师……

我和堂哥在学业上“平步青云”,张林离我们的生活似乎也越来越遥远了,过年回家遇到他,也只是泛泛地聊几句。有时候翻起小时候的相册,打量着照片中的三个孩子,内心会不由地被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填满、随即膨胀。

我想,尽管我认定张林是我们的兄弟,但我们注定要和他过不一样的生活。

4

2013年8月,我成了一名高校老师。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我惊讶了半天,给堂哥说:“我的岗位工资只有2200块。”

他也很惊讶:“怎么可能呢?”

此前,我俩对“大学教师”的想象是一样的——不错的薪水、高社会威望、自由的学术环境。我将工资表格截图给他,他发来一个无奈的表情。

堂哥为我未来的生活担忧,但他也帮不了我:他每个月的博士津贴只有2000块,而且还得抓紧攒钱——春节他就要结婚了。

我俩只能互相安慰,他说:“再等等吧,没准课时费下来发现还不错呢!”

又过了两个月,我告诉他,我们的绩效发下来了,平均下来每月能拿到4100元。他替我高兴,说:“不少了!你也是每个月有余钱的人了。”

我笑笑,心里却依然觉得不踏实。毕竟这些钱,每个月吃穿用度之后也没剩多少。

我像其他人一样,觉得自己也应该为未来的生活做点积累。于是在教书之余,开始熬夜做笔译。为了挣点钱,我几乎什么样的活儿都接:有时是文学作品、作家访谈,有时则是钻井报告、养猪场简介、医疗设备的操作流程。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广州一个翻译公司发布的兼职翻译招聘信息,酬劳很好。招聘信息最后让有意应聘者汇去90元钱,写清楚地址,他们会把资料寄过来。我兴冲冲去邮局汇了90元,等了好几天也没有收到资料——这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和堂哥抱怨,他说:“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你和我啊!”

其实兼职做翻译是一件苦差事。那些翻译公司从客户手里接活,一般俄译汉每千字报价220元左右,分派到译员手里每千字只给90元。我曾经仔细计算过,按照我的翻译速度,一晚上翻译2000字就是180元,这样每个月做十几天,也算是一笔收入了——不过和成都的房价相比,这些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我打开那些售楼的网页,看几次就心虚了,赶紧关掉,假装对房价一无所知。

尽管工程项目翻译赚得多一点,可我内心最喜欢做的还是翻译文学作品。我特别享受深夜里一个人静静翻译小说或者诗歌的时刻。

有一次,我反复阅读帕斯杰尔纳克的那首《夜》,翻译了其中的段落,写在了书签上:

“别睡,别睡,你要劳动,

不要停止创作,

别睡,你要和睡意斗争,

像飞行员,像星河闪烁。

别睡,别睡,艺术家,

不要向梦境屈服。

你是永恒的人质,

时光的囚徒。”

有些文章自己读起来很喜欢,就动笔翻译、投给杂志社,这些都是纯粹为了满足精神追求才做的事,毕竟,在邮局等一个上午领50块钱的汇款单,也是一种五味杂陈的体验。

5

堂哥结完婚,和嫂子一起在南京租房子住。有了家庭后,开支增加,堂哥生活也更加拮据起来。

有一年,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30000元,很开心地和我打电话。我问堂哥:“这笔钱准备怎么花?你不带嫂子出去旅游一趟?”

“还旅游?”我听见电话里嫂子立刻插嘴道,“你不知道你哥多么小气,每回我提议说,咱们出去玩一次吧!他老是对我说:咱们门口的下马坊公园还不够你玩的?先把周边的中山陵、玄武湖、大钟亭这些免费的看完再说吧。”

我哈哈大笑,知道嫂子并没有真生气。后来又打电话,听说他们拿这笔钱交了房租,总算“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我们都盼着堂哥早点博士毕业,赶紧参加工作。但毕业那年,当他把西北某“985”高校的工作邀请拿给自己的导师时,导师意味深长地望着他,问:“这样的学校你也愿意去?实验室那么差,你打算在那里待一辈子吗?”堂哥立刻就退缩了。

他知道,导师其实希望他留在本校。不过,留校的前提是博士后出站,他自己也觉得应该拼一把。

回家和嫂子商量后,堂哥申请了中科院的博士后,实则还是在南京的实验室做研究。他们两人都非常喜欢南京,盼望再奋战两年后,可以最终留在这座城市。

“博士后毕竟每个月有6000多元的工资呢,加上你嫂子的工资,生活小有盈余。”他在电话里重复着这几句话。我不知道他是在宽慰我,还是在宽慰自己。

我也支持他再闯一闯:“毕竟你们还年轻,也不着急买房子。”可事实上我知道,当时嫂子刚刚因为意外流产,花了一笔钱。

不过,在电话末尾,他心情突然愉悦起来,对我说:“我们也是有车的人了!”

我猛地一惊:“你们这时候买什么车?!”

他嘿嘿笑着说:“是电动车。我们算过,两个人坐公交和地铁花费太高了。现在我骑车带着你嫂子,到我们学校我下车,她再自己骑到公司。半年就可以省出一辆电动车的钱!”

我听着他的生意经,又惊讶又觉得感慨:“哥,你有没有发现,以前我们打电话整天谈学习谈人生理想,现在每次都在谈钱。”

他哈哈大笑,笑完两个人都觉得有点凄凉。

6

在我和堂哥逐渐感受到生活不易的这几年,村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是哪一年开始,周围村镇的人陆续做起贩卖假烟假酒的生意。我曾听三伯绘声绘色讲过这一行当的生意经:他们有的和当地烟草局搞好了关系,将真品和假冒烟酒掺在一起卖;有的在门口挂上“礼品回收”的牌子,等附近的顾客拎着别人送的高昂烟酒过来之后,趁人不备迅速将其调包,然后故意开低价,使得对方带着假烟酒离开;有的直接租很小的店面开空店,只要有买家来询问,他们便从地下室或者附近的单元房里调假冒烟酒过来。

烟酒本来就是暴利行业,加上其中掺杂的假烟假酒,村里很多人都像出水的公鸡——抖起来了。没多久,家乡的人就纷纷在城市买了房子,过年回家,那些名贵车辆把村里乡里的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那年回老家,顺发叔就坐在村头的楼板上,我拉着行李箱从那儿经过时,他正对着驶过去的汽车念叨:“晋、鲁、冀、鄂、皖、新,乖乖,咱们村是要把烟酒店开遍全中国呀!日他娘的,现在谁还管它违法不违法,这年头能挣到钱就行。”

我和他打了个招呼。他笑着问我:“你的车呢,大学生?”

对这类问题,我和堂哥避之不及。明明已经毕业多年,村里人见面依然喊我们“大学生”,只是现在这称呼已经完全变了味,成了某种甚至都不算隐晦的嘲讽。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村里人大概要对做假烟假酒生意的人背地里吐上三口唾沫。但现在,他们只会在闲聊时比较谁家的店面大、谁的存款多。最近几年,烟草局加大了惩治力度,我们附近几个村子,每年都有人因为这个在外地被抓。可村里人似乎已经看淡了“犯事儿”、“蹲监”,他们会说,为了挣大钱,能担得起风险的,那叫“本事大”、“有种”。

于是,很多初中没有念完的孩子,也被家里人从学校喊回来,托关系、求亲戚,只为送进那些烟酒店,做个收银员。

三年前,东风哥的儿子苇子辍学回家,因为只有16岁,东风哥找人谎报年龄办了个身份证,让儿子去给一个亲戚家看烟酒店,不料被抓去判刑一年半,一张大饼脸瘦成了苦瓜脸。他出狱后的那年冬天,一向心善的凉婶儿在我家门口玩,看到苇子远远走过来,问了几句他在监狱里的生活,可并没有警告他“以后违法的事儿可不敢干了”,而是叮嘱他:“今后小心点,别做柜台,这样出事了跑得及。”

张林也是在这场烟酒风暴中发迹的。从工厂出来后,他先是跟着二舅买卖烟酒,生意顺了就开始单干,接着又雇人开起了分店。

7

尽管生活逼仄,我内心的理想主义还时断时续地燃烧着。在大学工作了两年,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再读一下博士,提高点能力。况且,在高校里工作,读博也是早晚的事情。

没想到跟堂哥说了我的想法后,他却劝我慎重点。

那时他博士后即将出站,因为找工作,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形势早已不同于两年前他预想的那样,他一次次坐上火车去面试,一次次被拒绝。有一次他面试完,才知道人家早就决定了录取院长带的博士生,只是为了凑够3:1的招聘资格,他和另一位博士才收到通知,坐火车过去当“炮灰”。

“有个饭碗就不错了,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电话里他的嗓音十分疲惫,像跑了三座山的夸父。

但我始终没能战胜那自命圣贤的念头,还是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且辞掉了工作。备考的日子艰难而痛苦,我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心无旁骛地学习,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生活琐事牵扯着我的精力。收到博士录取通知时,我百感交集,想想未来几年的生活问题,头皮有些发憷。

我给堂哥打电话说:“我考上了。”

堂哥沉吟了下,说:“你保重吧。”

我们俩都没再说什么,也丝毫不觉得意外。我早就不会因为拿到录取通知书而惊喜万分,他也不会像曾经那样恭喜我。

辞职离开成都前,我将两三年熬夜翻译、写稿子挣到的12万元拿出来,借钱加上贷款,买了一间40平米的小房子——我预感到自己读书期间会把这笔钱花掉,心想,不如用这种方式逼自己一把。

签合同时,售楼小姐告诉我:“银行审批下来大概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我笑着回答她:“我倒宁愿它晚点批下来。”因为审批成功就意味着要开始还房贷,而我还不知道第一个月的房贷在哪里。

六月底,堂哥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工作确定了,去河北的一所师范大学。


“有人才引进费吗?”我急切地问。

“现在好点的学校哪还有这个,只有科研启动费5万多元,分5年发,每个月大约1000元。”

“那临时宿舍有没有?”我语气有些游离了。

“别想了。每个月给几百块钱租房补贴。”他的声音更低。

尽管如此,堂哥还是决定去了。然而学校有规定,新引进的人才会分批进,他要接着等。

堂哥决定去石家庄后,给张林打了个电话——张林的烟酒店就在石家庄,以后可以经常见面了。张林接到电话特别开心,说一到石家庄就赶紧见面,“我现在在西安”。

堂哥漫不经心地问:“你跑西安干嘛去了?”

张林支吾了半天,才含含糊糊地说:“现在不是房子都在涨嘛……我来看房子……”

张林当时在石家庄买了两套房子,已经属于“限购”行列了。听说西安也马上要限购,他和几个朋友赶紧去了那里,准备抢一套做投资。

那天晚上堂哥又和我聊天,聊完,两个人都心情沉闷。我在出租屋待着,看了会儿综艺节目,感觉异常烦躁,躺在床上一遍遍地刷着微信朋友圈,突然跳出堂哥新发的状态,是一首摘引的古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8

堂哥和嫂子决定把所有东西从南京先寄到老家。当然,也包括那辆电动车。他们找了一辆顺风车,花200块钱把电动车拉回了老家,准备以后带到石家庄去。

两个人原打算在老家一边安心等工作安排,一边迎接孩子的到来。堂哥还有两篇论文在修改,准备投一下国际权威的植物学杂志。可几个月过去了,工作通知迟迟不下来,而嫂子因为身体原因,第二次流产了。

这次意外给堂哥的打击很大。两边的父母都不在家,他一个人在医院打理照顾,强忍住不去多想,不和嫂子目光对视——他怕两个人都会忍不住放声哭出来。

“又有一张卡上的钱花没了。”堂哥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我当时正在校外给培训机构代课,一节课100元,还没有领工资。代课是偷偷做的,我怕导师知道了会生气。毕竟对于一个博士来说,这么宝贵的时间应该用在科研工作上。我虽然纠结过,但很快就把自己说服了:学校每月给博士的生活补助是1250元,而我每月的房贷就要交1890元。不做兼职,我连饭都吃不起,哪有力气翻书呢?

所有没有工作的博士生几乎都是这么做的,大家在走廊里遇到也经常会互相问询:“今天没去做兼职?”

代课生活持续了半年,春节过后,工作结束了,我又一次陷入了经济危机中。借了几次钱,后来一个朋友建议我:“你为什么不在网上开个俄语辅导班呢?”我灵机一动,不久将有全国俄语专业四级考试,我可以开个四级语法辅导班,教学相长,也能有点收入。

我怀着激动,在微信里编辑完招生广告,要点“发送”时,迟疑了起来。我身上那种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自尊又席卷而来,思虑再三,我只是将招生广告发给了曾经教过的学生,并特意屏蔽了导师、以往的同事和同学。

点击“发送”的一刹那,我百感交集:感谢微信朋友圈还有“不给谁看”的功能,它就像我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一个读书23年的博士生保留住仅有的一点“体面”。

“直播授课”进行了一个月,每天半个小时。我招收了50名同学,大都是昔日自己的学生。我不好意思多收钱,每人40元,最终挣到2000元,还了当月的房贷。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生们认可,我也做得很有动力。但也仅有那一个月——很快要四级考试了,我又得寻找新的门路。


堂哥和嫂子同样面临着吃饭的问题。虽然在老家,也还是免不了日常消费。没得到通知就贸然去石家庄有些不明智——房租本身就是问题,嫂子失去孩子后,身体弱,无法立即找工作,而堂哥自己又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工作。

真的,他读了二十多年书,除了做研究,还能做些什么?

堂哥不写论文的时候,也会在网上做点小兼职。他曾经向我推荐过一个翻译网站,别人把需要翻译的中英文小句子发过来,一群在网上做兼职的网友开始抢单,翻译一条1元钱。

他开心地告诉我:“有时候一天可以抢到30多句话。”

我听他这样讲,依稀想起几年前,邻村有人给村中无事可做的妇女分配串窗帘珠子的工作。二大娘眯着眼睛挑着绣花针,坐在桌子旁边一丝不苟,一天半可以挣10块钱。

这种联想让我觉得心酸,我只能尽量对堂哥说点乐观的话:“那你们这个还是比我做俄语笔译挣得多,我翻译1000字才给90块钱。”

有一天,堂哥和嫂子大概确实是闲得无聊,看到村里农闲的妇女去别人承包的地里砍白菜,于是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去做点体力活挣钱呢?挣一点是一点。

两个人来到白菜地里,干了一天就做不下去了——村里的妇女嘻笑着,四处招呼同伴:“都来看呀!博士生都来砍白菜了!一个博士生,一个大学生……”

他们回家后,互相搂着哭了很久。堂哥后来告诉我:“还是在咱们小时候这个村子里,还是那些邻居。只是你都不知道,兜里没有钱,你该怎么从他们身边抬头挺胸地走过去。”

9

2017年1月份,堂哥终于如愿到石家庄入职,嫂子也进入学校的附属单位工作。但紧接着他们就面临着石家庄房价暴涨的现实。

“赶紧买一套吧!再不买就买不起了。”他的同事们都善意提醒他。

于是,堂哥这样一个木讷、迟钝的知识分子,发动所有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借到了50万元,加上自己和家里的10万元积蓄,付了一套60平米商住房的首付款。

暑假时,我从北京回家,顺道去石家庄看他。没聊几句,他就告诉我:“今天晚上我要请你和张林吃饭,你可一定要陪好他,这次买房子他出了大头。”

说着,他从钱包夹层抽出一张小纸条,说:“这张纸条值50万。每天我都拿出来看看,简直就是压在我背上的大山啊!”

我望着他眉头紧锁的严肃相,忍不住无奈地陪着笑。接过纸条来看,一张小小的黄色便签纸,上面工工整整写了很多人的名字:某个亲戚的2万、大学同学的3万,同事借给的1.5万……

当时得知他筹款时,我刚还了一个月房贷,卡里的余额不足四位数。我想了想,从朋友那里借了2万给他。这张纸条上也写着我的这一笔,后面加了一行楷体备注:急,优先还。

张林借给的钱最多,15万。

看完这些数字,我也觉得呼吸困难起来。抬头问他:“你现在每月工资多少?”

“3800。”他面无表情,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像在宣判什么一样。

我轻轻摇着头,无论如何不能相信。有一瞬间,我突然很抒情地想:他可是读了二十多年书的博士后出站人员,是国家斥巨资培养的高等科研人员,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啊。

“再等等,会好的。”我又搬出当年他安慰我的话,安慰他。停了一会儿,我又说:“给你们说个笑话吧!前几天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在北京请我吃饭,问起我在大学里的工资,他说,老师你来我们公司吧!我们公司实习期的工资就是你工资的两倍多……”

我的这个笑话引得三个人一阵含泪的笑声。

嫂子后来叹气说:“不要比较了。你们是知识分子嘛,应该安贫乐道。”

我望了堂哥一眼。他端起碗,把碗里的啤酒一口喝干,像悔过一般,低沉的声音从被压迫的嗓子眼里传出来:“我怎么觉得,咱们这些年被读书坑了呢?”

作者 | 张猛

编辑 | 许智博

本文系网易新闻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获得授权。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私信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ID:thelivings),只为真的好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f6081f0b7b7f:@龙山野鹤 说得好,农村学子继续研习,最好的就是选择性大了起来,身边朋友同学亲友不读书,至今停留在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工种,对于我们这些偏远农村的,也是很无奈,不过尽管让自己能多选择总算是好的。
    龙山野鹤:@二楼的距离 是啊!加油哦,多增加阅历,少一些玻璃心!
  • 青松_534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冷暖自知。
  • 理智化机器:你写的文章有道理,我哥是普通大学毕业,他清楚自己学历和知识比不过人,他现在自己创业,开了自己的公司,只不过,很艰辛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是常人受不了的,我只是想说,读书也好,工作也罢,关键是要努力啊,如果你学历不高,不要自卑,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如果你学历高挣得钱不多,那也可以再努力挣钱。
    钱,可能就是社会的大佬,人人向往吧。
    但是,一定不是说不读书就能成功,或者成功几率大,绝对不是这样,一切靠自己。
  • 莞尔sun:你的工资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学老师除了基本工资还有项目,没有看到哪个大学老师混的不好的,就算前期艰辛,但只要科研能力好后期都是资历高人脉广不必为生计发愁的,比如我导师,晚年过得真是潇洒。
    如果混的不好,也请不要怪读书,毕竟这么多人读书,总有混的好的混的不好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还有就是人生际遇了,我觉得这种东西说不准,这就是命,在某个关键的时刻做出的决定或许就是这一生的导向了。
    读书不一定能有钱能过得好,但是,要想有钱要想过得好,最踏实有用的办法就是读书。
    其他的,这是命。
    不管是什么命,自己心安的就是好命。
    不心安,不心安就去努力。
    努力后没达到预期结果
    那也应该是朝着心安的方向进了一步
    那也就慢慢心安了。
  • ice_沙朔:我觉得写的挺好,作者并不是要宣扬读书无用论,只是阐述现象而已……文字细腻真实,真不知道其他人都在读些什么?这是毒鸡汤?给你碗心灵鸡汤你是不是要上天……
  • 布苦流浪传奇:不可否认,这是真事存在于社会的少部分全体,现在如果你没有举世的才华,那进好的企业就必须有好的学历,当然你有关系也可以有个普通学历,随着教育的提高,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工作竞争越来越大,社会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到如今读书确实改变不了命运,如今漂亮的学历只是锦上添花,能改变命运的是你适应能力,你变圆润的速度决定你命运变化的速度,就好像村里的人,自己的儿时的玩伴,这就是一种趋势,可悲的趋势!
  • 056049a46781:别误人子弟
    0bcd92bb2093:@锦绣君 我们没删评论啊,你要不要去简书平台申诉,我们真没删评论~
    锦绣君:@浪还是我浪 你说的非常好 的确误人子弟 竟然把我的精选评论给删了 作者不但自以为是 而且不能接受不同意见
  • a6195cdc7770: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要努力做好选择
  • b050c9381afc:这文章也真是瞎扯淡!我只知道UI设计师没有本科学历很难进好的大的公司!
    0bcd92bb2093:@super杜克 你好好看文章了没,作者是翻译好吗?
  • 一个拧巴的人:如果不读书我现在早就在农村嫁人结婚生子,围着锅台转,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现在的我,已经换掉了不喜欢的一份工作,找到了一份能养活自己同时又有空闲时间的工作,没有学历我是没办法做到的
    锦绣君:@一个拧巴的人 学习有用 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删除不同意见的评论 haha
  • 永不熄灭:通篇负能量,居然举例村里卖假货发家,违法的事情也能当证例?……你咋不举抢银行呢?
    另外,请作者拿出确实可靠的数据进行佐证,不要通篇讲故事,没得统计学数据,没得真人真事,你这就是博眼球。
    真怕年轻人看到这些文章,逻辑能力不强的人很容易被误导…就算确实有人读了博士后还是混的差的,逻辑学称此为个体事件(元素),元素特征是无法代替集合特征的,居然从个体推到群体……举个简单的反例,看看乌镇互联网大佬饭局,全是国内外知名大学毕业的。
    无数例子已经证实,读书是非常有用的。学历只是读书的一个子集,他只是工作的敲门砖,要想获得成功,还需要持续学习技能,并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加上一些机遇。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锦绣君:@永不熄灭 你说的太好了。这样负能量的文章都可以上简书 简直是太没有天理了
  • d036e8b2d60a:呵呵,我只知道一个普通医学院的医学硕士毕业在一个县医院都有八千左右,你一个博士后只有四千?这碗毒鸡汤我不喝
    锦绣君:@zhangjunqi 现在收入和文凭高低不成比例
  • 4d94089b98e2:同一个人物设定下,读书比不读书离成功更近更容易一些,不读书比读书离成功要多付出几倍的辛苦。
  • ed310e14ef9f:这篇文章稿费就6 7千吧
  • HCandle:西北某985 实验条件差…… 我怎么看见了疑似自己学校。不知道之前,起码现在我校做实验条件还是可以的。
  • e42b364196e2:评价不错,上层是要几代人源源不断的努力才能攀爬到。
    锦绣君:@February30 这样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和封建时代官场文化没有区别 目的就是为进入统治阶层
  • 0ab9678e7c10:看完后觉得两个人很梗,为什么非要一脑门的钻在考博 博后,体制里,既然不行就搞技术呗,做宠物医生,或者技术输出出国,非要在体制里靠那么点补贴过的那么艰难,难道是不知道国外的农业是很赚钱的吗,但在国内确实很冷门,说来说去就是穷,骨子里一副清高不愿世俗,搞科研就很伟大高尚吗,能养的起老婆买得起房子是最实在的事
    锦绣君:@兔ya_494c 说的很好
  • 一Bu小心丶:一个农业博士,一个俄语博士,都是很冷们的专业,就农业博士来说,我们国内不像美国都是农场,在国内只能是教书或考公务员,极少数的能进国家级的研究所做科研,其他的就是混吃等死了,现在导致他有现在这种想法的问题不是学历问题,是专业!
    一Bu小心丶:@锦绣君 这跟学历没关系,要是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博士,出来保底都几万月薪,优秀的都可能百万年薪
    锦绣君:@一Bu小心丶 混吃等死 这就是中国高学历的现状
  • Annecy_vie:怀疑这篇文章真实性的客官们,我可以认真负责的告诉你们,这绝对是真的,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可能受限于专业以及学校的差别会略有不同,而且现在学校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收入却一直不见涨。好一点的例子就是出去做几年博后,拿个人才引进的帽子去学校,或者在外面弄点兼职,通过自己的专业专利跟企业搞点合作啥的。
    73cdb4f87e19:@Annecy_vie 少数文化人受全民的恩惠,成为高收入标准。文化人规模大了,都想以高收入标准共享。社会造几个富豪简单,但要造一大批富豪,就算国家愿意,这个社会的老百姓愿意不?他们能撑的起来不?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收入围绕社会生产能力水平波动。价格高的适当长得慢些,能力水平低的,也有为少数人让度了能力提升机会的因素,不仅仅是个人努力那么简单。国家发展有国家发展的规律,社会治理有社会治理的规律,个人成长有个人成长的规律,并不一定统一、同步、同效。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国家依然是进步的国家,人却是逐步老去(知识不更新,收入跟不上消费)的人!基本上,工作后,学历不增长,职位不增长,职业培训跟不上的行业,别说享福,狠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问题不能只靠竞争,更应该有计划的安排。人自从动物世界进入人类社会,就是因为多了些计划和安排。😊😊😊😊😊😊😊😊
    Annecy_vie:@五川 这很正常,比如我,法国的博士,车都还买不起呢
    b2510f9f89da:@Annecy_vie 让我想起了我大学英语老师 英国的博士 还是买不起房
  • 咸面包甜: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文中高校大家基本猜得到,本科4000起,硕士6000起,现在博后拿6000都是少之又少的,基本都在10000了。而且高校也没听说这么差的待遇。至于说全村假烟假酒,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坚信读书还是寒门的最好出路
    永不熄灭:@咸面包甜 我也觉得,作者在博眼球
  • cb83f4c33ba2:百无一用是书生
  • 503beffed7a6:作者和堂哥的轨迹,是一直沿着教育这一块的岗位而走的,以至于生活拮据。我觉得吧,关于教育这块的岗位,薪资相比其他社会岗位来说,确实低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还是有很多匹配了相应的工资的,多数是在其他社会岗位上所得到的。当然,想要匹配相应的高工资,不仅是靠知识,还需要有其他的相关岗位能力。我觉得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可能需要再考虑考虑吧。
  • 寒溪煮酒:读书是否能改变命运,不太清楚,但一定能开拓视野,一定能让你积累起足够的人脉,比如大学里的同学,现在刚出校门是看不出来,但当你40岁以后,你的人脉绝对比大多数小学,初中就辍学的人强的多,各行各业都有,最起码也会是一个中产阶级,当然了,你得学会维护。
  • e40529be1f48:读不读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向上,不读书,你自己也可以自学,现在网络发达,想学什么都有,也可以去学技术,但是如果你读书却不认真,也照样改变不了什么命运
  • e40529be1f48:没有什么改不改变的,重点是你努不努力
  • 云渺依稀:读书,修身,养心,励志,曾经的世道是学位即工作,现如今则不然,即使身负一技之长,若无机遇,也难步青云。我们都曾自命不凡,但最终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回想这些年的种种,读书真正交给我们的东西是耐得住寂寞,担得起苦难,自足困境,无悔拼搏,不忘希望
  • faddb1a94f71:对于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想要过得更好,读书只是一条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途径,但并不是最有效的,更不是唯一的途径。那些很早就辍学去外面混社会,现在过得比上了十几甚至二十几年学的还好的人我身边也有很多。每个人的起点和经历的艰辛不一样,他们只是把你用来上学的那些年用来挣钱和积累社会经验了,挣钱的起点比你早,所以现在看来过得比你好。如果你上完学同样的再工作十几年,那谁过得好就不一定了。起码在我知道的生活的比较好的所谓的上层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还是占大多数的。
  • 岁杪七日:研究生博士生最后当高校的老师工资真的这么低吗?
  • ba33e074f29e:读书?具体是什么意思?
  • ad3dd5a890dc:之前一直听着大学生遍地是,不值钱,对应到自己会觉得读了大学又怎样,生活工作还是不会顺心,现在想来不读书更糟糕吧,和父母一样去车间工作么,大多数人都没有那种没学历但是能力很强,出去混的很好的能力吧。这个社会的确不公平 寒门难出贵子,但是普通人通过努力还是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
  • ad3dd5a890dc:太片面了吧,我刚毕业一年,就深深感受到普通本科和重点大学找工作的差别,而且一般普通大学生刚毕业工资应该也在四千左右吧。这为什么文章和我接触的现实这么不同。而且我们那绝大多数不读书出去打工的,没看到几个混的很好的。这种文章不具代表性,如果说文中这类人高学历混的不好,但是不读书的话饭都吃不起也不是没可能。
    ad3dd5a890dc:@追梦男孩hetao 重要的不仅仅是学历,而是在取得学历所获得的能力,而且可能学历就已经过滤掉一些人,但你拥有学历是不够的,还需要生活工作的能力,没有学历且没有背景的想要取得更好的工作生活,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所以当你有机会学习读书的时候要努力,农村的孩子逆袭最简单的方式绝对是高考。来自学姐的一点见解。
    f366a8c10c6d:@LIz_e554 或许我不该读这篇文章,但是我还是接着努力吧,争取考个211,985再来看看现实是否真如作者所言这般残酷。
    f366a8c10c6d:@LIz_e554 我和作者同样都是农民孩子出生,马上高三,成绩还好,一直都被认为是家里人和亲戚读书的榜样,其实真的挺害怕以后混的不好被大家嘲笑,我能理解想象作者目前的感受,只是我不理解难道真的即使读好书也不能养活自己吗?赚钱真的如此艰难吗?
  • 桃花仙人摘桃花:这是个被金钱冲起来的浮躁社会,只有金子才能沉在那里,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你是金子,跟浮在上面的那些不一样
  • 暴躁的少女心: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也要看读的什么书,学的什专业!有些企业入职基本工资确实跟学历及毕业院校等级挂钩。虽然高学历未必有高收入,但是高学历是不是可以更有可能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呢?个人追求不同,不能单纯用经济收入高低来衡量是否命运好坏!
  • f8428a51dc4d:这鸡汤真毒。
    不读书你还在农村玩泥巴了,哪有资格在南京哭穷。
    pirest:@Noah王 哈,比上不比下啊
    理智化机器:@Noah王 哈哈,有道理
  • smilelu_b879:据身边的朋友和老师的真实情况,这位作者哥哥大学老师的工资令我觉得意外。一直还想着考博,其实收入高低也看专业。而且获取高学历的初始目的和最终目的都不是指向物质财富。如果想要更好地生活,除了会学习,还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经济思维。
  • 锦绣君:这个命题其实一直有争议,但是我个人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只能说是可以改变,但绝对没有肯定说,读书可以让命运更好。
    希望不虚此生:@蓝色风暴_bc83 基于大多数人对概率的理解之浅薄,这句话最好改为“读书能大概率改变其命运”。
  • 朱超_85:这个社会还是很封建的,以为那就是上层?俗不可耐!
  • 2310d61a0136:寒,但我还是要读书,不然我字都不认识,叹
    前方远方:@彬彬吃饭 这叫扫盲吧。开玩笑的,别生气。
  • 国宝_鄫: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不读书不一定就不能改变命运。
    我们诞生的时候,神便为我们准备了一本书,我们都去读,也必须去读,这是神的要求。这书名为社会,当你读懂了,你的命运就改变了
  • 349e99420909:激起了我一身冷汗
  • 彼此错过:文章写的很好,很真实,没有被坑啊,我是一个高中生,很羡慕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 棱锋:这真的不是读书无用啊,是这哥俩死心眼
  • 8e7c70a433a1: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并不是读书改变不了命运,而是除了读书你还能怎么改变命运?再说了,你看到的都是本科生研究生,你考个博士试试?
  • 2091e460850a:家是焦作吗?我也是,我也毕业4年了,15639177768
  • 707c2db30a78:我不知道你的堂哥故事是否是真的?农业博士,在中国真没有什么用可以技术移民澳洲。
  • 3952ca3c8d0f:没错,作者是对的,以后千万不能让你儿子女儿去读书,因为读书没用啊,哪些天天花大价钱搞学区房送孩子出国留学深造的都是傻逼,缀学出去打工才是王道啊:sunglasses:
  • 三碗儿呢:外语这么好了,一个月几千块钱,只会在有限的渠道里找工作,就不能跳出来吗?去外贸公司,月薪两三万都是公司等于白捡人才了好吧?
  • f97ccff2bec0:大学老师工作哪有这么低 就是讲师都在6000以上
  • 政文君:我并不喜欢看鸡汤,但有的时候,一些励志故事真的很感人
  • sxiaojian的博客:鸡汤有毒,本科毕业学的东西足以让你在社会上立足
  • backbook:楼主切勿误导,读书出去和没出去的人的状态都不一样,知识并非财务,但是你的想法你的行动才是财务的来源!
    backbook:@i_6c77 会有的
    55fdc601e198:@backbook 那读书后想法和行动会有质的提升吗😂
  • wolffn:作为村里第一个硕士生,面对现在的生活也是感同身受。社会瞬息万变,既是精彩也是无奈。只要做的事是喜欢的,生活还过得下去,那就没问题。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富翁。
  • 簡簞快樂:读书做学问,考博士是提高修养如果你学的不是赚钱你怎么能够应用知识帮你服务,学其他的知识和做生意赚钱知识是两回事,做生意是实践应用赚钱的知识是用钱生钱让钱帮你工作,这两件事不能南辕北辙的,。
  • 龙山野鹤:当下、寒门难出贵子!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向上的阶层渠道变窄了。20年前高考就是一切,是名企和事业的敲门砖。但是时代已经不同了,开始多元化。一个寒门子弟哪怕名校出生,在大的企事业单位想竞争上位是很难的。为什么?因为眼界、因为情商、因为从小你父母落后的教育方式!在权贵的圈子,哪天你真能走进去,以你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资源真的能和他们交流么,不一定的。我年轻的领导,父亲是军区医院主任医师,上校军衔。领导每次陪同客户检查,开车门之前总会站在后排驾驶后面拉开车门,弯腰点头。酒桌上不管聊欧美法律体系和制度、特斯拉的电池架构、近年房价走势等等都能谈得深入浅出,即使是反驳,也能让人如浴春风。酒桌上某个权贵说母亲的脚一直肿胀,一直没有好转。领导当场打电话联系某个著名医师,约好周末去他家上门就诊。走的时候,那位权贵留下了联系方式,说有需要打给他。其实,现在越往上攀爬越难了,因为上层,他们流行的是资源交换。你们有对等的资源,一味的所求,是没有效果的,最后,一个寒门子弟在没有任何社会资源的背景下!能否还能成为下一个刘强东,我拭目以待!
    龙山野鹤:@五川 我考虑看看,谢谢提议!
    龙山野鹤:@五川 。。。深有所感而已!
    b2510f9f89da:@龙山野鹤 说得好 你可以就这个题材写篇文章了
  • 2371669325d9:你会发现所有的500强企业只要985 211. 人家那些企业高管拿着几十万的年薪。 没有读书有的人成功了,只是少数而已。大多数读书有混的烂的,但按照比例来说读书厉害的人肯定比没读书过的人生活好。 不然 医生,律师等一些职业总不能让没文化的人来当吧。
  • 灵魂走散了:读书,并不是上学。
  • 赵巧燕:别灰心,别压抑,别比较,日子还很长,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 空灵幽谷:别气馁,一定要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 海鱼缘:鲁迅早就告诉我们了,孔乙己就是例子
  • 海鱼缘:不用靠别人的表扬或讽刺活着,赚钱生活才是第一位
  • 长春020张鸿雁:所以穷人靠读书改变不了命运了😫
  • 野生河马:把手里的钱买了房子是对的,不然现在看看成都的房价,你肯定想哭
  • 野生河马:四川某农业大学,加个某干什么,四川就只有一个四川农业大学
  • 野生河马:我说怎么感觉文章很长,天呀,8千多字
  • TheMy_cf23:读书是有用的,社会变得更好更快,只是有些脱节而已
  • 三爪喵呜:感觉很高大上的,怎么会是这样😱
  • 爱上鱼的土豆:读书这件事,说起来是很复杂的,读书不仅仅是考取学位,为了毕业工作,更重要的是你在读书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才可以。读书不能读死书,为啥说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进入社会后比学习好的人更厉害呢。你有知识有文化了,也要会社交才行!
    海鱼缘:@爱上鱼的土豆 根本不是会社交,是会违法,违规,胡来,钻空子,利用人性,利用政策,你以为那些不上学的人钱来的快会什么。真的不是会学习的人不会社交,是愚蠢,是被骗了
  • a19bc3e976d9:缺贵人指路
  • 苏子游:好文章,
  • b2510f9f89da:49年入国军
  • 上官飞鸿:唉,同感啊。读书的确改变了一部分人的命运,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改变并不明显,至少经济上多数知识分子很窘迫。我上大学出来考上工作,月薪三千多。我们生产队里那些不好好念书的孩子,有的打工,有的开挖掘机,月薪都在六七千甚至更高。说实话,兜里没钱,在人家面前也真的有些抬不起头。难怪现在很多人宣传读书无用论。
    上官飞鸿:@田心妙 嗯
    田心妙:其实打工的付出时间和体力,跟读书的人没法比的,打工每月很少有休息时间,晚上也经常要上到九十点,即便是月薪六七千,跟办公室普通的文员相比,折算下来工资并不高
  • 1263565e90df:好你妈纠结,我现在可好好学习了。
  • 艺味深藏:唉 ,
  • 2c7551b8623d:读书肯定改变命运啊,只是改变不等于变富,也可能变得更穷,就像进化并不等于进步一样
  • 柔泥化骨方作瓷:🌜💔🌛😬😬😬😬
  • 877896aedba5:钱不能衡量一切,可是现在这个世道真是很让人无奈。
    上官飞鸿:@轧花网厂 同感。现在社会有钱就是成功,没钱就遭人白眼。
  • 3号骑士:无奈,对于人生的无奈。。。
  • 谈笑有宏儒:此文堪比晚上吃姜啊:joy:
  • 今天_73f3:一楼呢?是真的事情吗
  • 396a27aeac94:毒鸡汤
    bebdea3b8440:毒得太厉害 不忍直视 我都怀疑他们能力了 据我所知 大学老师工资可不止这么一点

本文标题:我们是不是被“读书改变命运”给骗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yw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