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自从看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书,让我对写作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写作即造屋。
对于今天的日更,我本是一筹莫展。不知写什么?从哪里开始,展现在我面前有一堆的素材与木材,它们等着我的宠幸,期待经过我的双手,让它们成为一篇文章,一个合理让人看起来舒服自在的房子。
跟写作相关的日更,突然迸到脑海里。
曹文轩谈他为何写作?他说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它满足了对造屋的欲望,满足了我接受屋子的庇荫而享受幸福和愉悦的欲求。
我在写作,无休止地写作;我在造屋,无休止地在造屋。
这么看起来,写作的确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其实我们的童年大致都相同。在经济落后的时代,小时候的玩具要么树枝要么泥巴,或者是捡来的雪糕棍。
曹文轩的儿童时代通常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成各种各样的房子,几个孩子一起分工制作桌子,床铺,书柜。然后嘻嘻哈哈说着自己住在哪张床上。
其实,我的儿时也做过同样的游戏。那个时候真的很专注,可以冒着烈日炎炎,可以抵抗肚子挨饿的咕噜声,就为了建成自己最喜欢的房子。
当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房子后,一种喜悦感便会随之而来。憧憬以后自己也可以拥有同样漂亮舒适的小房子。
其实不难理解,房子就是家,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
如今看看每天在简书的日更,不同样是让灵魂栖息的宝地,让人造屋的地方吗?

如果说造屋需要灵感与技巧。那么读书便是造屋学习的最佳方式,学习书中的模型,书中的别墅,书中各种各样的屋形。
写作好比一把箭,读书好比一把弓,决定这把箭的距离就是这种弓。自古以来读与写不分家。
读书是思考是感悟,而造屋是有感而发,是思考的照进现实。
读书可以成为一个的避难所,自己的小千世界。而造屋却可以成为灵魂的栖息地。用文字建造的屋子,就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正如曹文轩所说: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是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
智慧的人类找到了许多平衡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写作。写作可以调动文字的千军万马,可以将文字视作葱茏草木,使荒漠不再。可以将文字视作鸽群,放飞到无边无际的天空。需要田野,于是就有了田野。你需要谷仓,于是就有了谷仓。文字无所不能。
写作,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让我们的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为自由而写作,写作可以使人自由。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读书学习不止,如果能寻找到读书与造屋的乐趣,便可以享受指挥千军万马的乐趣,享受一砖一瓦的移动,享受自己造屋的喜悦感。
希望我们都能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朝着繁花似锦的方向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