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调岗降薪,不接受——拥有效应

作者: 泉水_544e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22:00 被阅读0次

小A是蓝天公司的员工。因为犯错,公司HR需要找他谈话,并对他进行处罚。公司领导的意见是,调岗降薪。

谈话艰难地进行。可以想象,小A肯定不接受公司的处理,而且还强词夺理,把劳动法也摆出来,双方限入僵局。

小A对曾经拥有的岗位、待遇,恋恋不舍。调岗、降薪,他根本无法接受,而且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这就是拥有效应的典型表现。

人们对曾经拥有的,如果要失去,就会表现出一种执念,并且,它会形成一种思维的枷锁。实际上,人们是对自己的过度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向来谨慎的人会突然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举动,这往往是和信心过度有关。

过度自信有许多表现形式,最典型的事是"事后聪明",它使人们认为世界实际上很容易预测。在炒股的多种理论中,有一个观点,就是过度自信和事后聪明导致的错误。

投资者都不会怀疑自己理性的存在。他们自认是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便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换手率很高,而频繁地进行交易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所谓事后聪明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事后聪明在股市中频繁发生,除了过度自信外,也可能与“虚荣”倾向有关。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

市场的真正命脉在于信息与判断未来,虽然后者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1987 年10月19日,美国出现"黑色星期一"。之后,希勒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你当天就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反弹(指股票)吗?"

在没有参与交易的人中,有29.2%的个人和28%的机构的答案是肯定的;而在参加交易的个人和机构中也有近一半人认为是知道何时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希勒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如果回答是的话,是什么让你认为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反弹的呢?"

答案提到的是"直觉"、"内心想法"、"历史证据和常识"或者是"股市心理学",很少提到具体的事实或明确的理论,比如美联储的可能干预,即使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

“是什么”三个简单的字,却把“拥有效应”的核心本质暴露在普罗大众的视线里。

究竟是什么呢?

1、直觉。

2、内心想法。

3、历史证据和常识。

4、股市心理学。

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人们偏向于非理性的从众思维枷锁,而忘记了可能发生的事实。从众型思维枷锁是指在认识判断、解决问题时,附和多数,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独立思考,无主见、无创新意识的一种不良思维定势。 比如说,如果前面许多行人闯了红灯,自己也紧跟着冲了过去;大人们把自己的孩子“左撇子”习惯硬性扭转过来;专家的意见值得信赖,大家都以专家的意见为办事依据;人们在一块还未掷的硬币上下的赌注要大于在已经掷过的硬币(结果还未公布)上下的赌注。就以后面这个案例来说,与此对照的是,在被问及人们要多少钱才愿意转让已持有的彩票时,如果是自己挑的数字,他们说出的价格会高4倍以上。很明显,人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影响还未投掷的硬币,也能通过选择数字影响赢得彩票的可能性。

作为决策者,你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客观结果呢?

作为决策者,你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客观结果呢?

作为决策者,你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客观结果呢?

某公司创始人王总,经过辛苦创业,公司小有规模,2018年10月,研发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策划研发了一个新的产品准备投入市场。对此,王总信心满满,认为这个产品实在是好,一经推出一定会获得市场热捧。

市场部负责人赵总,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产品投入市场前和产品投入市场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会在之前和之后有多大的变化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王总是否会在产品投入市场前,对其有十足的把握而毫不犹豫地增加对产品的资金投入呢?实际上,他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依据的是对自己创业成功的过去的经验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所以,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王总相信的是自己的眼光,还有他认为自己有一个比常人更加理性的头脑。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来对此进行验证:

实验对象被要求对一个坐在旁边的人施行电击,他们两人素不相识。电击当然是假的,但是受电击的人被要求做出痛苦万状的假动作,并强烈呼唤停止电击。

让人惊奇的事发生了,主持实验的人以专家的口吻表示电击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永久伤害,所以可以继续电击。而结果也真会有许多人按专家的话行动。因为经验告诉他们专家的权威是可靠的,即使受电击的人痛苦万分也无济于事

另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信不信:当你被提问而必须立即回答时,而你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你会选择此时出现在面前的任何数字?有一个实验是让测试者回答问题,答案是1~100之间的数字。在他们面前还放着一个巨大的轮盘,转动着1到100的数字。比如问题是"联合国中有多少个非洲国家",他们首先要回答答案是高于还是低于轮盘刚才产生的数字,然后才说出确切的答案。实验表明,答案确实受到了轮盘产生的随机数字的影响。当轮盘停在10处,测试者回答的非洲国家数量的平均值为25,但如果轮盘停在65处,平均值就会变成45。

而今天暴露出来的“酸碱体质”破灭说,让拥有效应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图片来自网络

“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这话听着熟悉吧?有多少人曾对此深信不疑?为了保持身体的碱性环境,你买过啥真假难辨的保健品吗?

11 月 2 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处一个叫做罗伯特欧阳(Robert O. Young)的人,赔偿一名癌症患者 1,0500,0000 美元。这个“欧阳”,正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为了推广“酸碱体质理论”,欧阳写书,卖保健品、药物,开诊所,赚得盆满钵满。其实,他早在两年前就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微生物学家、血液病专家、医学专家,没有行医资质,连文凭也是买来的假货。此次被打假下架并被罚巨款,是因为欧阳让另一位癌症患者放弃化疗,采用自己独创的碱性疗法——在静脉注射的药物中添加碱性的小苏打,最终导致癌症发展到 4 期。随着欧阳社会信用的坍塌,酸碱体质理论也宣告崩塌了!但在中国,“酸碱体质理论”依然有很多粉丝信徒。看看朋友圈,关于这个概念的伪养生科普文章比比皆是,什么食物是酸性的?酸性食物致癌,你怕不怕?一些保健产品的最大卖点就是吹嘘自己能够纠正人体酸性体质,从而治病防癌。甚至,还有国产的“酸碱体质理论”专家公开登台,称自己才是发明者。实际上,这种荒诞的理论一出现,就遭到了国内众多医生、科普工作者的迎头痛击,强调它就是一场骗局。最直观的证据是,关于酸碱性体质的理论,压根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研究都没有!但为什么它依然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正是因为“传统理性”告诉我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所谓“顺势而为”。另外,还有人们对所谓“权威”的依赖感。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已经成为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没错。却没有想过,专家就一定是专家吗?专家的意见就一定正确吗?

作为决策者,你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客观结果呢?

拥有效应,让人们对拥有的恋恋不舍,期望美好,不愿意看到真实的生活面貌,真相残酷,可是人们仍然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为拥有,所以缠绵。

相关文章

  • 对不起,调岗降薪,不接受——拥有效应

    小A是蓝天公司的员工。因为犯错,公司HR需要找他谈话,并对他进行处罚。公司领导的意见是,调岗降薪。 谈话艰难地进行...

  • 舍、得——降薪调岗

    降薪调岗这事,刘润老师在其公众号里讨论了,而身边的朋友刚好也有分享,印象就深刻。这事乍一听,会觉不可思议,但事后想...

  • 调岗降薪?请按规矩来!

    〔案例〕1996年12月初,朱先生应聘进入A公司工作,双方先后签订了4份劳动合同,最后1份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2...

  • 全球危机下的职业状态02

    疫情过后的五种职业状态: A、留在公司升职加薪了; B、留在公司但已被调岗或降薪; C、正考虑离职还没走.; D...

  • 不称职的家长

    不称职的家长在批评、指责、讽刺、打骂。 我们工作上不称职会被公司调岗或降薪的。 但是我们作为不称职的父母表现是批评...

  • 当一个单位的人事宣布要离职的时候......

    最近什么裁员、降薪、调岗等等新闻层出不穷。 虽然大家都不容易,但是有些‘‘吃相‘‘太难看的做法,确实是大伤人心。 ...

  • 我的生活中没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越挫越勇

    上周和朋友聚餐,几杯酒下肚,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言语间都尽显生活的艰辛。大家都是平凡的工薪阶层,经历了降薪,调岗...

  • 2020年. 01总结

    01灵魂 学习 花时间学习HR网上实战6节课程: 关于劳动合同填写、三期女员工、调岗降薪及部分工伤认定内容。 明白...

  • “我拼了命工作,却被降薪调岗。”不懂这1点,干多少活都是浪费

    我的同事小玲,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加班加点。 年底考核后,小玲居然意外地,被降薪调岗了。 公司认为她...

  • 企业生存难

    今年这大环境下,企业求生存,要么裁员要么降薪调岗来缩减开支。我在的这家企业,原来有50多人,现在只剩36人,原先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不起,调岗降薪,不接受——拥有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rg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