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妍
《邻家的百万富翁》读后感
我有个同事,以前工资一直是四五千,所以经常能听到他抱怨自己上了快20年班,工资就没开过6000以上!后来,单位实行了一些改革,这一契机让他薪水翻倍,月入过万。在薪水翻倍的第一个月他就将手里刚买不久的华为mate9换成了新出的mate10,我以为他的生活品质应该比之前提高。可是第二个月临发工资的时,我发现他又开始抱怨工资不够花了。
我有些惊讶…不应该啊…?他收入都翻番了,怎么和以前工资少的时候状态一样呢…
最近在看《邻家的百万富翁》,我找到了原因。
原来收入≠财富,收入高不代表幸福指数高!我同事虽不是百万富翁,但从他的例子中多少也能窥见一斑。
书中从名表、名车、房产、葡萄酒等几个普通人认为富人一定会大肆购买的物品上,采集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真正的富翁都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他们只买那些物有所值的物品。只有那些净资产没多少的高收入人群,大肆购买以上奢侈品,装成自己很富有!这样的人将收入转化为财富的比率很低。
作者在一次宣传上遇到一位着装靓丽的女士,这位女士被作者极力提倡节俭生活激怒了,显得义愤填膺,她说:这些过着苦行僧般节俭生活的人,未必很幸福!作者是这么认为的:她和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一样,认为人们花钱越多,对生活就越满意。但她没有完全理解变富的好处。成为富翁,更多地与财务独立相联系,而与人们拥有奢华的品牌关系不大。高度的自尊涉及实现财务独立。来自事业成功和财务独立的成就感使人们对生活满意,感到幸福,而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标志物使人幸福。
我们常常羡慕收入高的人,但高收入的人群,往往消费就高,收入10000+,消费9000+,甚至有时候还会透支,这样何来幸福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奢侈品广告所吸引,铺天盖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广告让我们形成了奢侈品=富人、奢侈品=有钱的条件反射。很多人想变成能随便买这些东西的富人!但是他们觉得通过努力奋斗未免太过辛苦,所以就通过购买这样的物品,把自己包装起来,觉得我打扮成这样,别人肯定认为我是富人!好像自己真的就变成了富人!
但是,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真正的富人可能只用了他薪水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来购买。而装富的人是在本身财富并没有积累多少的时候,将薪水的80%、90%用来挥霍。这样长久消费下去,后者离富有可是会越来越远的!
你觉得不穿名牌服饰不戴名表就是降低自己的身份,但是如果你通过量入为出的生活使自己的净资产逐渐变得更雄厚,难道这也是降低你的身份么?一定要搞清楚这一点。
所以,连真正的富人都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