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含蓄: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含蓄: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作者: 林玲彬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23:00 被阅读0次

西汉名相萧何善于理政,却不懂提意见的艺术。他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皇家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荒地用来放养禽兽。

于是他就跟刘邦提意见,请求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没想到刘邦看了萧何的奏章很不高兴,让人将萧何抓进牢里关了起来。大家以为萧何犯了很严重的过错,都不敢替他申辩。这个时候,有个叫王卫尉的侍卫,平时很敬佩萧何的为人,与刘邦交谈的时候,他顺便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

刘邦余怒未消地说:“不要提他,一提起他我就生气。想当年李斯做秦相的时候,做了好事就会提到君主的心血和功劳,出了差错就会主动承担责任。现在萧何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难道只有他是好人,而我是无道的昏君吗?”

王卫肘听了,才知道刘邦发怒的原因,便说:“陛下,您未免错疑相国了。相国要是有这样的心思,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坐据关中,何至于要用区区御苑示好百姓、收买人心呢?”

刘邦斯了王卫尉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心里虽然不大高兴,但还是感念萧何的为国之心,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当时,萧何已经60多岁了,从牢里出来,身上戴着刑具,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也不敢回府沐浴,赶紧上殿去谢恩。刘邦见到萧何狼狈的样子,心中过意不去,安抚萧何:“相国,你不要多礼了!这次你为民请愿,我不允许,这是我的错。我是一个无道的天子,你是一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你,就是因为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话里有话,但意思却很明白。萧何听了,总算明白自己的问题,便哭拜在地,连忙请罪。在这个故事里,萧何因为不懂提意见的技巧,结果差点招致杀身之祸。回过头来看刘邦说的话,很是含蓄,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无独有偶,刘备临终前也说过一番含蓄的话。他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好好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就取而代之吧。”听了这番话,诸葛亮的表现不是谢恩,而是虚汗淋漓地哭拜于地,把头都磕破了,说:“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我们不懂得含蓄说话的艺术,可能就听不出刘备话中深意。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古代君王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忙碌一辈子打下一片基业,怎么可能拱手让给一个外人?诸葛亮多聪明啊,一下就知道刘备话里的深意。这样的话语有试探的味道,或许还有警告的意思。有些事情摆在台面上讲,可能不太合适,含蓄的表达尤为重要。就像刘邦,他心里想:“萧何这样收买人心,想做什么?”但他并没有直接对萧何说。刘备也一样采取了含蓄的说法,如果刘备对诸葛亮说:“你发个誓;若夺走我儿的帝位,就不得好死!”如果你是诸葛亮,心里会怎么想?你肯定会很不悦。含蓄说话,是一种留有余地的做法,有利于改善彼此的关系。只有涉世未深的天真之人,才会对人直接表达不信任,将双方的关系逼入死角而失去回旋的余地。刘备没有这样直来直去地说,而是很含蓄地说。这话很有水平,表面上听起来让人感动,但到了聪明人耳里,便是“于无声处闻惊雷”,足以产生警醒的效果。这就是含蓄的妙处。

心得体会(说话有智慧):到了现代,我们说话依然含蓄,有些话甚至含蓄得让人很难理解。比如,我们会说“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能够实行”,其潜台词往往是“这根本行不通”。又如“或许你可以去询问一下别人的看法”,其潜台词往往是“你问我也没用”。再比如“你可能还不太了解”,或许真正的意思是“你的脑子‘进水’了吗?连这都不懂”。像这样的含蓄之语,若你不懂,往往很难领会说话之人的心思。

相关文章

  • 含蓄: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西汉名相萧何善于理政,却不懂提意见的艺术。他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皇家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荒地用来...

  • 读书笔记——别输在不会表达上

    含蓄——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只有涉世未深的天真之人,才会对人直接表达不信任,将双方的关系逼入死角, 而失去回旋的余...

  • 说话的艺术

    第一章有礼貌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 含蓄: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谦虚:让你更受人们的欢迎 客气:是礼貌,更是修养 分寸...

  • 有礼貌的人, 才是最受欢迎的“含蓄: 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节和礼貌。在中国,有礼貌的人是最受欢迎的。而最能表现礼貌的,往往就是语言表达。 那么,...

  •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今天读了这段文章: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不留余地等于自绝后路。不成功,便成仁的单...

  • 该明确的意见别含蓄

    从小到大,都有个印象,做有涵养的中国人,说话要含蓄,不要赤裸裸,要留余地。 但是在没有足够驾驭语言,...

  • 不说破,是种智慧

    好的生活哲学,都讲究一个“分寸感”。 与人交往中,说话留余地,看破不说破,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

  • 不说破,是种智慧

    好的生活哲学,都讲究一个“分寸感”。 与人交往中,说话留余地,看破不说破,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

  • 荐:分寸感

    好的生活哲学,都讲究一个“分寸感”。 与人交往中,说话留余地。看破不说破,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

  • 日记

    不给遗憾留余地,最好的捷径就是为选择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含蓄:为彼此的交往留余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y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