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够好的世界,活的更有温度,这是《安全感》(作者:保罗·G/孙向东)这本书的副标题。
准确定义什么是安全感,才能帮助我们找回它:
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定义,它没有对错之分。有人觉得是有钱,有人觉得融洽的亲密关系。这都没有错。
重要的要分清安全和安全感的区别,安全感不等于安全,安全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安全;而安全感是永恒的,它会围绕着正常水平高低起伏,但最终会回归正常。欲望满足并不会让你收获安全感,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会没有安全感,那一旦实现就真的有安全感了吗?不会,我们会有新的欲望产生,缺失的感觉永远存在。
同样的道理,心无所求,淡泊名利也不是安全感。他们只是找个笼子把自己困起来,在这个笼子里安于现状,他们才会觉得安全。安全感是什么呢?安全感之于心灵,就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有痕迹的,都不是安全感,无论是物质上的安全、囚笼中的安全还是逃跑中的安全。回归最初说的那句话,安全感与物质、欲望无关,只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种感觉。
明白了什么是安全感,我们看错误理解安全感的危害吧。
作者用了诸多案例:比如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家庭,爱与亲密关系,论述因为这些关系在建立过程中缺失或受损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一句话:成长环境很重要,对缺爱或溺爱都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童年时安全感的缺失,会使得他们成年后像恶鬼般不顾一切地寻找替代满足;致使无法享受正常的亲密关系,总是亲手将一段段关系终结,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解脱。最可怕之处是:这种循环会代代相传。
无论怎样,方法总是比困难多。我们来看看如何找回安全感。
心理治疗中最有效的是陪伴和反馈。
❶ 自我觉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很容易把别人当成自己,而忽视自己本来的样子。情绪体验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抑制能力。最容易忽略的是情绪体验能力,如果能体验自己的情绪,并表述出来,情绪就会泄掉一部分,自我掌控也会容易得多。
❷ 寻找兴趣。兴趣可以产生心流。即一个人在做事情时,过滤掉不相关的东西,完全集中注意力,沉浸其中时的感觉。
❸ 从仪式感中收获安全感。所谓仪式感,目的是通过仪式来佐证自己拥有某个虚拟物,即通过仪式获得确定掌控感。
❹ 反馈和强化。找一个老师或咨询师,即找一个可以给予自己正确反馈的人,进入反馈——改善——强化“的良性循环。因为反馈必须正确,所以需要避免自我反馈、强化出现负面作用:比如那些不幸的人会沉浸在自己的不幸中,因为他每次都给自己一个反馈:我真不幸。这种自怜的快感就是强化的产物。
❺ 建立与外界正确的连接。我们的世界基本上是由自己,家人、朋友构成。也他们保持良好的连接,就是善待自己的世界。人与人的互动是最有治愈效果的。社交、旅行、找咨询师。需要注意的是咨询师也分三六九等。
❻ 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学流派众多,关于安全感,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某种流派的观点或许并不完全适合你,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你拥有更多看这个问题的视角,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来完成自我疗愈的过程。
事实上,每个人都自己的咨询师,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自我监督和自我洞察常常比旁人的观察和测量要准确。同时,也注意下,自我疗愈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效果是渐进且扎实的。一旦掌握了,就不会再轻易缺失。
这是有趣的世界,同样也是有温度的世界。慢慢来,扎实做,收获丰盛人生。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是张伟,正在创建个人知识库,赢得109000元践行大奖。
立即扫码即可开始构建你的个人知识库,还能赢109000元奖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