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看过《水浒传》的人,一提起潘金莲的名字,就会联想到谋杀亲夫这样一个概念,当这样的一个概念印在人们头脑中的时候,潘金莲这个名字就已经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今天写这一篇文章,是在看了《金瓶梅》这本书之后,对潘金莲这个人物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正是有了这样新的理解和认识,才会对潘金莲这个人物有了一些更新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中,让我产生了谁塑造了潘金莲这样的问题。一提起《金瓶梅》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淫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除了这本书的内容对男女之事描写的过于细致,还有受到一些宣传因素的影响。
现在来看,在《金瓶梅》中为什么会有潘金莲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这样的一个人物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潘金莲的悲剧人生是如何形成的。
有了一些这样的思考,才会有了这样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也是围绕着这些思考产生的。当然,我的思考也是即兴而为,谈不上深思熟虑,可能有很多的主观因素。不可否认,潘金莲的悲剧人生,与她和西门庆的媾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些重要因素背后,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相关因素。
比如说西门庆的好色、王婆的贪婪、武松的无情拒绝、武大郎的猥琐、潘妈妈的屡次抛弃,还有她生活的那个环境。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潘金莲的贫穷。事实上,潘金莲的贫穷不仅是因为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还有那个社会对待女人的态度。
从书中情节的描写可以看到,在一个以男权社会为主导的社会,像潘金莲这样的女性,如果失去了男人的庇护,很容易因为没有了生活来源而流落风尘。进一步的来看,潘金莲的贫穷是那个社会的产物,潘金莲只不过是众多弱女子中的一员。
某些方面来看,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中,在潘金莲与西门庆这一场奸情中,谁又在推波助澜?可以看到的人是王婆,在潘金莲与西门庆偶遇的时候,王婆恰到好处的出现。可是,在西门庆之前,武大郎是知道潘金莲与张大户的关系,而且张大户是潘金莲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
再看一下,捅破西门庆和潘金莲奸情的是郓哥,假设没有郓哥的出现,可能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关系还是秘密的,即便是武大郎后来知道了两个人的事情,也不至于成为受害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悬殊实在是太大,还有武大郎的本钱是潘金莲出的。
潘金莲的故事虽然只是《金瓶梅》小说的一部分,但是这个人物产生的影响确是深远的。一些事情的出现是需要有必要条件的,比如说俩个陌生人的相遇,还有促成媾和的条件,都是需要响应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亦是一个必要因素。现实之中看到的一些事情,往往只是一个结果,在书中看到的那些故事,都是由情结推动的。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关注那些故事中的情节,忽略了那些构成故事情节的要素。以潘金莲的故事为例,是谁把潘金莲变的那个样子,在她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人们更喜欢关心的是潘金莲与西门庆发生的事情。
从潘金莲的出场,好像已经隐约可见她凄惨的命运。先是被卖到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人家,在这里她凭着聪明才智,学会了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的生存技能,由于所在的大户人家的败落,又被卖给了张大户,此时的潘金莲已经是个大姑娘。
这样一个年龄的姑娘,在家里可能是待自闺中的小姐。可是,彼时的潘金莲已经被转卖了几次,如果有下一次,被卖到妓院也是很大概率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看,潘金莲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潘金莲虽然有过抗争,但是,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在《金瓶梅》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脱胎于《水浒传》,在《水浒传》哪样一个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是粗线条的,在那样一个粗线条下生存的女性,更多的是男人的附属品。由此可以看到,潘金莲就是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塑造出来的。
话说回来,以当时潘金莲的处境,还有更好的选择吗?答案是明显的,那些失去了男人依靠的西门庆家里的女人,很快的就出现了树倒猢狲散的情况,潘金莲也很快的被扫地出门,她的命运又回到了一个未知的状况,甚至更惨,可悲的是,潘金莲直到被武松杀死,还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