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回家的晚上,倘若不加班,或者加班的事情已经完成,我便会在宿舍附近街边闲逛。但小小的街,荒凉而短,没走几步,没见过几栋房屋,就走到头了。而千篇一律都是这样的重复风景,倒真是厌倦。我顿时产生了回宿舍的想法,既然外出活动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老早就洗漱,看书玩手机,到困了,自然就会睡着。
那天,我一如既往在晚饭后散步,步行一公里返回,本想反方向继续前行,奈何倦意顿生,恰好正站立在宿舍门口,也就没有再走,直接返回了。
但天色未暗,时间尚早,我又如何能宅到这时候就睡觉的地步呢。百无聊赖之际,我已经走进宿舍楼,在犹豫是否该回头多走一会儿时,一眼就看到了前方一片亮光,那是宿舍后院。
其实,几乎每天我都会来这里的,隔三差五总要在这里停车,也会在统一安排下,清理满地落叶和尘土。闲暇时,也会无端走到这里,踩一下这里的地面,感受一下后面山间的风,再离开。
而这次,却有些不同,好像是头一次,在晚饭过后,天空仍旧明朗时,来到这里的。那亮堂堂的天光,和室内尚未开灯的环境相比,显得更加明媚,我被这光牵引着,走向后院。
站在后院中央,环顾四周,这是一个四面封闭的环境,一栋宿舍楼,对面是荒废的一排房屋,两侧是围墙。就这么围成了一个小小的院子。
后山的风吹来,将院子里那个大树摇曳地震颤起来,几片上一个季节的枯叶无声落下,在这光滑的水泥地上游走,最终停止在围墙的角落里。空气里弥漫着一丝泥土的气息,说不上具体是什么味道,反正和城市里不同,大概这才是空气应有的味道吧。我细细品味,这尘土里,好像还蕴含着芳草和花香,瞬间就想到,这一墙之隔的山头上,山花烂漫,芳草萋萋,万物在温润的泥土里,顺着阳光的方向,肆意滋长的情形。
我走在院子里,这个一眼就能望到头,几步就能走到头的院子,其实没什么可看的。但是,我却无端想起了这里的前世今生,还有在这里留下足迹的人和事。
我是去年下半年来到这里的,刚来时,招牌已经拆下,换上了崭新的牌子,这样,原本的属性改变了,原来的人离开了,换成了我们这批人生地不熟的“新人”。内部的装修必不可少,重新拆掉和修补的墙,让整个楼层格局大变,这昭示着所有的变化即将展开,正如我们这群人,也要被迫到这个地方,开始一段截然不同的生活。
后院,这个地方没有被改变,连装修的人,都不会多看它一眼。这里确实没什么可改变的,如果这样的改变,对每一个当事人都无异于一场风暴,至少这个院子,却能置身事外,冷眼看着外面的人来人往,花开花落。
但这里终究还是不能置身事外的,因为人的离去,这里已经不同。那食堂里,摆放的冰箱冰柜,早已拔掉插头,里面空荡荡的。灶台上不管是柴火,还是液化气罐,都不见了踪影,灶台上的灰尘却积了厚厚一层,弥漫在空气里的油烟气尚未散尽,圆盘餐桌上还有两个带着缺口的空盘,从前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把酒言欢,畅聊心事的身影,好像还在空气里流淌着。
那件堆放柴火的仓库里,仍有些还没清理的柴火,当厨房停止运转后,干柴也就成了无用之物。而这个仓库也无人问津,柴火凌乱堆放着,完全没有人,会留意到他们的存在。
在仓库旁边的一小块空地上,已经杂草丛生,这里原本是专门留出来种植一些蔬菜的,地方不大,种植辣椒最划算。于是那里还剩下几棵辣椒苗,只不过无人打理后,几棵小苗已经枯萎,只需要一把火,就能烧成灰烬。
院门紧锁,可以从这里进出,这也是我从事来这里的原因,车停在这里,总要来的。所以对我而言,这里的价值,就是停车场而已。
站在院子中央,感受这里多年来发生的事,尽管没有亲身经历,却能想到曾经的过往。世事无常,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被时代和命运裹挟着,走向自己的征途,寻找自己的归宿。这里,对于每一个经过的人来说,大概都是一段插曲,一个驿站,一桩轶事。
院子围成的方框里,那棵大树仍在生长着,多年不变,外面的事都和它无关。而这个方框里的木,好像一个“困”,我置身院中,已然如入局之人,和方框融合,成了“囚”。是宿命使然,还是破晓前的黑暗,又有谁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