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愿景很美好。1.构建厚重的课堂。2.构建读书的校园。
这从缑校长每次的谈话中能看的出来。第一次谈构建厚重课堂是赛课后的总结交流会上。大家畅谈赛课后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同事们讲的课都很精彩:设计环环相扣,课堂师生你问我答,教具学具适当展现,练习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但这样的课堂总还是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我思考的结果是这样的课堂很单薄,不厚重。而缑校长讲了两个方面。1是举了赵伟老师做例子,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能说的出来,不管讲哪节课都能讲到重点上。这是因为赵老师对教材很熟悉,做了比较深比较全面的教材研读,(我有次在赵老师办公室听朱聪敏老师的说课,校老师说她的宝贝在抽屉里,我可好奇,问赵老师是什么,赵老师说是1——6年级的教师教学用书。由赵老师对待这些书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些书对赵老师的帮助不可谓不大,赵老师对这些书的研读不可谓不多),赵老师是有名的专家,听赵老师的课不会疲惫,总想着下面会讲什么,一直精彩不断,亮点颇多。我们都应该向赵伟老师学习,而学习,就是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每节课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位置,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即胸有成竹!2是研读课标。学校给每位老师都发了一本《课标》。学校的目的让老师做研读,对每节课的把握也明白在心。第二次是一次学生大会讲话,他说:一天不读书,自己知道,一月不读书,别人都能看出来,一年不读书,智商不如猪。缑校长用诙谐的语言形象的说明了读书给予人的大脑的帮助。鉴于对学生读书的要求,学校更要求老师去读书。学校给每位老师又买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的就是让老师们用心读出来。在老师领到这本书后的全体教师会上,缑校长邢校长还找到了督促老师们研读课标和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方法。提问和说感想。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领导们很忙,老师们很忙。依然,没有读书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
这两年,我觉得做教师的,似乎更忙了。除了忙备课、忙上课、、忙班级管理,还有迎接不完的、名目繁多的各项检查和评比。但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静夜扪心自问,我却总觉得这种像无头苍蝇一样的忙乱的状态,不是我想要的,这样的生活中总像缺了点儿什么。
这样的生活缺少的是——读书,思考。
现实中,不但老师们读不了书,更重要的事实在于,在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下学习的孩子,对待读书和学习,也如老师的状态一样。
现在的状态就是读书,得有读书的心景和读书的环境。逼着自己成长。可孩子们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脑子里还是作业和玩耍。
教师,学生,更期待厚重的课堂和读书的校园。救救老师,救救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