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我们希望,我们等待,拥有母亲的关爱。
01
表哥表嫂闹离婚,已有三年了。两个孩子,哥哥和妹妹,跟着受了不少苦。自闹离婚以来,表嫂一直在外,孩子们只得和父亲、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当初,表哥表嫂走哪儿都手牵手,怀孕的时候,更是阖家欢乐。接下来,便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两个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两人分开后,表哥跑出租挣钱。有时候难免不顺利,加上家里的事情,生活充满了怨气。
孩子一旦犯了错,心情不好,拳头就是道理;心情好,就是甜言蜜语。爷爷不会管教孩子,只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奶奶只会一个劲儿的溺爱。
哥哥小小年纪,却充满戾气。有一次大人不在家,妹妹犯了一点错,哥哥用皮带打的她满身伤痕,直到大人回来,她还躲在衣柜里。
真情溃散,人们的始乱终弃,最后都残忍的回馈在幼小的心灵上。
都说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环境来自家人的悉心营造。没有妈妈的家,是不完整的家,也得不到完整的爱。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便是给了他们希望和承诺,可是日子过着过着就忘了。只顾着自己的人生,只念着自己的七情六欲,让孩子无辜地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
02
我的学生小圆,不仅成绩一塌糊涂,在班上也总爱闯祸。
他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妈妈每天打扮的光鲜亮丽,不是去打麻将,就是去跳广场舞。
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从不过问。很多时候,穿的衣服都是脏脏的,隔很久才会换一次。有时候,小圆在班上犯了错,跟家长进行沟通,反而要怪老师没处理好问题,耽误了她的时间。
班主任去他家了解情况,才知道,连孩子放学回家,还得上麻将桌找她。孩子没吃饭,也只是打发几块钱,自己去买零食解决。孩子的身体健康都不在乎,更别说督促孩子的家庭作业了。
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
孩子不是生活的附属品,他有血有肉有感情。也许迫于生计,我们无法陪伴,但作为母亲,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照顾。
对一个个孩子而言,母爱是不可或缺的,将来他才会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才会爱你,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
03
上个星期,几位老师去一个美德少年的家里,采取一些资料,我闲着无事,也跟着去了。
没到家之前,我就听说,他五岁的时候,爸爸死于工伤,不久妈妈就撇不他走了。他自小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快到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一间茅草屋,斜斜地挂在山坡上。近了,才慢慢看清里面的光景。有个矮矮的灶台挤在角落里,地面坑坑洼洼的,一张小桌子歪在那里。隔壁应该是放着寝具,我已止步,不忍心叫孩子觉得着难堪。
两位老人,从田地里匆匆赶回来,年近七旬的身体,看了叫人心酸。
应该是两位老人体力有限,搭建的简易蓬很矮,人在里面都要弯着腰。灶台后面也没有遮住,难以想象下雨的天气,该是多么担惊受怕!
屋旁的空地被铲平,堆着泥土,说是精准扶贫的政策,将要给他们盖房子。只是在此之前,祈祷不要下太大的雨。
再看看这个孩子,六年级的学生,却只有四年级学生那么高。听他的班主任说,他平时自己能摘茶叶挣一些零花钱,还能积攒不少,之前还存了一千多块钱。却被姑姑家的孩子给顺走了。
你看,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总是会受很多欺负。尤其没有妈妈的庇护,有委屈只得自己受着。
爸爸的离去,和妈妈的诀别,我想作为一个局外人是很难体会他所承受的悲痛的。
生活遭遇变故,孩子已经失去了父亲,作为妈妈,怎么忍心再剥夺他的母爱?让他独自一人承受生活的波折。
04
电影《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主人公杰码,是他母亲意外怀孕,才有了他。从小没有父亲,也不知道父亲是谁,更得不到母亲的喜爱和关心。
在学校,因为不够聪明,受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在家里,母亲又嫌他碍手碍脚,大声斥责他。
他听到的,都是粗鲁的话。用杰码自己的话说,15个字里头就有12个不敬的词语,语言毁了一切。
他自言自语说:“大人们要孩子之前就应该思虑再三。”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成长在没有爱的环境里,尤其是母亲对他的不闻不问,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创痛。
长大后,做许多工作,会被人欺负,扣掉应得的工资。内心也会有抱怨。甚至他不敢要孩子,他觉得自己太差劲了,不配做一个父亲。
后来他遇到了玛格丽特,这位皱得像梅干的漂亮老太太,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慢慢改变了他的命运。
玛格丽特说:“漠视是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尤其是母亲的漠视。”但是她也告诉杰码:一个从小缺乏母亲关爱的孩子,生活里还有更多的美好,等着他去发现。
后来,他母亲逝世,留给他一套房子,但母亲从没告诉过他。他第一次感知到母亲对他的爱意,却是在母亲死后。
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的,我们应该更能体会作为一个孩子,最渴望的是什么。这些成长的心灵是需要我们尊重和爱护的,即使他的到来是个意外。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做好准备,不管将来有何困难,都不会放弃爱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