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来自于知乎--知乎问题
只是摘录,非本人全部认同,有认同的,有觉得存疑的,一并在此记录下来
思维方式是由本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手里掌握的资源多寡决定的
认同所说的后半句,但前半句,个人的理解是思维方式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处的社会阶级决定的,成长到一定阶段,拥有了自我向世界获取知识并用之对自我进行改变的能力,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己,虽非所有的人都能到顶峰,却必然不会太差;
宣传和教育可以影响思维方式
真相是我们的大多数价值观都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我们只是从其中挑选了让自我觉得舒适的价值观来指导生活,也参照价值观的来做决定,在大多数人价值观的交集中做出的决定往往是一致的,进而就有可能形成时代的趋势;要研究下一个潮流方向,可以对此类价值观进行统计,或许其中就有某个交集或几个交集的价值观将会导出下个时代的潮流方向。抓住了就会像风口上的猪,剩下的也是建立在大多数的价值上的,也必然不会太差。
认清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上真实的付出努力而不是简单的copy思维方式,才是最优解
认清位置是重要的,就如同看地图,首先确定的是自己当前的位置;思维方式从来就不可以复制,充其量只能算是模仿,然而模仿并没有什么不好,就如小孩学习说话,多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基本功学完后,就得靠个人对周遭环境的理解,并做出符合个人特性的回应,对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相信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功必不唐捐,胡适先生曾经如是说。有没有回报,看衡量的尺度,从那个方面来看待。付出必然有转化,可能不是你希望的那方面的回报,难道因为不是自己想要,就可以说这次的付出并没有回报吗。
看重间接经验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短暂不能事事去经历体悟,可以参考别人的人生对当下的自我一些指导。直接经验丰富更容易触类旁通。
在爱情上,常以无限度的付出和自我牺牲来维系感情,缺乏尊重和平等的意识
稳定的爱情通常是以互相吸引为基础的,比如被才华、被相貌、被人品吸引(当然也有被金钱所吸引的,或者把对方当备胎当奴隶当刷卡机的,对于这些不在本文表述之内),牺牲尊严和平等意识的爱情往往保持不了多久,付出应该是相互的,在校园里确实有互相爱慕以心换心的情侣,但更多的是为分歧、矛盾所困扰的鸳鸯
这世界的正常运转是靠商业来实现的,没有商业交换,大多数的人是无法得到维持生存和生活所需的金钱和生活资料的
需要掌握一定的商业知识,方便理解这个世界
缺乏协作意识,常会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己的功劳
单打独斗是很痛苦的,个人的理解的是:在每个方面都是长处的一个人并不存在,但一个人有一个长处是大多数的。木桶理论,其实每一块板都应该算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个木桶才算是独立的个体。而自我在寻求合作的时候就是为自己这块长板寻找与之相当的长板,构成一个相较完美的桶。协作不会淹没个性,只是多元的组合,就如同彩虹,如此美,却不同色。
看不起做生意的尤其是小生意的,当我知道附近车站夫妻俩煎饼果子平均一早上卖四百个的时候我是震惊的
认为暗恋的姑娘是女神,有着神圣的光芒,最后发现她被逗逼追走了
认为亲戚关键时候一定会为自己着想,尤其是自己站在正义一方时
认为自身条件不好的时候没有资格去追女神
认为是亲戚,好哥们,爱人自己就可以毫无顾虑的指出对方的缺点,批评对方做的不对的地方
认为补习没用,否认起点优势
不愿意求人,不愿意主动要求父母提供家里本来就有的资源如人脉,现金
认为自己主动承担非主观过错会被原谅
想事做事标签化,浪漫化——书本化
准备好一切在开始着手做
想好了就要着手开始了,有些问题在做的过程才会浮现
工作后要开始习惯经常被打击批评甚至毁掉自尊的日子。特别是自己已经受了委屈,还要微笑去道歉,不能赌气不说话
工作上不顺心导致心情不好,尽量不要和工作上任何人诉苦,请找心理医生
工作后不要期望能经常性地得到表扬。大部分情况下,别人不说什么,已经很好了。但当他们表示不满意的时候,你一定要马上解决问题
职场中要学会主动和同事老板建立关系,去了解他们的脾性。不像学生时代,谈不来的就不讲话
作业完成交上去就好,总会有老师会给我改作业的——然而你的Leader是把这个工作分配给了你,他期待的是成品,并没有准备改你的什么作业。
缺乏计划和总结。也不会计划和总结
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力求做得完美,稍有困难的事情思想上容易一再拖延,明显力不从心的事情索性望而却步
跟同学一起做一个课题,总觉得别人整天都在忙、能力比自己强,而自己才刚刚着手,一定不如别人
做某件事一定要把所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全部学通才能做
接手做什么工作总希望别人给打个样,要不然不知从何下手
有demo最好啊,没有就自己弄喽,这个想法还好。
刚毕业进公司会管女前辈叫什么什么姐,衷心建议非hr的女前辈千万别叫姐,尤其是未婚女前辈,尤其在男前辈面前
最最明显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而自己却依然用同窗好友的方式相处。有了利益相关后就不要老是跟人谈感情,不仅幼稚,还会伤害到自己。感情和利益要分开一些。这个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交友要称早,以后的交往更多的是三观和认知,这个不知道同不同意,本人现在就是这样。跟同学和朋友除了聊以前的事情,工作的所有事很少说到
社会不公平,不要用你们拿着父母的钱,在你上学的时候总是行善,尤其是哪句边上的要钱的,刚毕业时遇到一次至少5元左右的给。直到工作出了学校之后才明白,当你找工作吃不饱穿不暖时,依然花着父母的钱时,就会明白你的大方和善心是父母背后的艰辛
与人沟通聊天时,喜欢绝对话,较真和辩论,慢慢的你会发现,生活和工作许多时候没有绝对的输赢,好坏,是非。有的是取舍,付出,和回报
避免钻牛角尖,感情用事;认为抽烟,喝酒,泡吧很有范,真正的主流社会不会将社交手段当追求的最终目的
说实话,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有义务要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有义务要来重视你,尊重和地位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而非别人给的,在没证明自己之前,没有人有义务来多看你一眼
在学校里,我们主要在学习。但在社会上,主要是创造价值,企业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活下去,同时才能实现企业价值。作为企业员工而言,个人要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在企业活下来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切记企业花钱雇你不是让你来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而是让你在完成企业给你的目标的,当然这期间的提高是副产品,也是你进一步创造价值的基础。在企业一定要考虑怎么创造价值,这个就是涉及到两个,第一是企业要什么,这个就要和领导多沟通,第二是自己要努力目标明确
其中考试文化就是做好充足准备,练习好好各种情景应对模式,然后循规守矩的开始行动,直至完成任务。这种思维往往根深蒂固于长久待在学校的学生的脑中,是毒害学生思维最严重的一种文化思维。
与考试文化相对应的,就是创造文化,其内涵就是马上行动、不断尝试、不断迭代、寻找最优解决方案,这种文化的典型特征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维必须全面开放,这也是职场特别是创业型公司的典型文化
考试文化采取方式有待考究,但这是能接触其他阶层和其他阶层沟通的为数不多的途径
为了高捧一件事的价值,就要用贬低另一件事的价值来实现
对于“权威性”的评价和解读爱走两个极端:全盘质疑或全面拜同
容易陷入“如果我那样,那么事情就一定会这样!”的主观逻辑中为人处事。
一个人面对的情景并不如你看到的那般简单
宁肯犹豫不决,绝不讨问半句
舌头抢先于思考也是不太好的
以为看过了别人的故事,就能增长自己的经验。
以为听了过来人的意见,就会在以后少走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