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妻是一个老饕,对于吃有着特殊的爱好,哪里有好吃的总是想方设法去品尝一下,当然也是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
前几天就说是古镇邵稼楼有一家汤包馆,网红汤包馆由于古镇改建要迁走了,以后估计很难吃到那特有的蟹一类的汤包了,于是想着法儿想过去吃一趟。
邵稼楼去过很多次,这家汤包馆也不是很偏僻,就在沈杜路大门西侧100米左右,可以前却从没有进去品尝过。或许是急着进大门逛老街,也可能这门口总有排队的人,因为赶时间而从未进去一吃。
今天是特意前往,就是为了品尝她的美食,哪怕排队也要吃。因为不是周末,进门就可以看到有空位,靠门的空位子。隔开一个桌子那里里既然有上海都市频道有记者在采访老板娘。头扎着粉红色头巾,在记者面前摄像机下侃侃而谈。对于这家网红店而言,来这里的名人不少,也见识了很多采访,对于这样的场面应付自如。
也不用下载app,也不用扫码点单,坐好位置,菜单就贴旁边的墙上。
看着那个价目表,点了一客蟹粉汤包(6个),一客蟹黄(肉)汤包,两碗小馄饨。说是汤包,其实就是小笼。桌子对面的几个老阿姨熟练地包着小笼汤包,也无瑕顾及来往的食客。
心里才决定,一边走过来一个老爷叔,“想好了哇?要吃点啥?”告诉他我们的食单,老爷叔用本地话复述一遍,撕下三联单中红色的那一页。一会儿送过来吃小笼包的醋,小碟子和筷子需要自己去拿。
妻忙着拍老阿姨们干活的场面,以及采访的记者忙碌的身影。
不用等多久,一会儿小馄饨先上来。小馄饨没多大特色,那汤汁很不错。在一会儿,期待已久的两客小笼汤包上来了。
还没吃呢,那老爷叔就关心地问
以前来过吗?
没来过。
那我教你们怎么吃吧。用筷子蘸点醋,上面打一小孔,用小调羹舀一勺把醋灌进去,去腥。第二勺进入降温。然后咬开一小口,品尝汤汁。
我们连声道谢,按照老爷叔教的方法开吃。网红店真是名不虚传,汤汁鲜美,没有腥味。这也是店里只卖堂吃,外卖只卖生的缘故吧。汤包凉了免不了会腥,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愿意熟的打包。
我也不喜欢咬什么小口,灌好醋,直接把小汤包一只放进嘴里。真的不烫,任蟹黄蟹肉的鲜美汤汁裹挟醋的酸甜味,在口腔里发生化学变化,随着咀嚼鲜味越来越浓,咽下后,那特有的鲜味还充盈着口腔,期待着下一只汤包继续。
各种的小笼包吃过很多,南翔小笼、无锡汤包都吃过,虽然味道都不差,但总感觉相比之下缺了一点什么。肉馅?这里蟹黄蟹肉都是人工拆解,这醋也不是一般的粮食醋,而是果醋。这是怕那镇江醋太过浓郁而掩盖蟹黄汤汁的鲜美吧。至于什么醋,什么馅料配比,这应该都是商业机密。再者,这面皮也是很筋道,不厚不薄,真正好。太厚,就会显得硬实,不能很好和馅料在口腔里融合。太薄了容易漏,避免夹起来就破皮的尴尬。或许正是这馅料和皮能融合无间的缘故成就了这家网红店吧。
老爷叔老阿姨都是本地的,听到乡音也是越发显得亲切。临走挥手告辞,如同拜访亲戚家,临走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
2023.2.4
沪上 北风斋
今日立春 家里春饼吃了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