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口镇黄牛咀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潘光兆,村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情系父老乡亲,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
潘光兆,自1982年开始就担任村官,他先后担任村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先后被评为宝鸡市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获得了宝鸡市群众满意村干部等光荣称号。
2007年,是原罗家庄村并入黄牛咀村的第一年。罗家庄共四个村民小组远离公路,居住分散,和村外仅靠一条窄窄的土路连接,一到雨天土路泥泞不堪,车和人都难以出行,出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罗家庄的村民。
潘光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政府将罗家庄3.6公里通组路列为通村水泥路项目,但前提是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
“这个项目我们争取来不容易,再有万千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让群众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历史。”潘光兆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村干部。
村民得知要修路,积极出工出力,在路面拓宽,铺砂石的时候,潘光兆把自己公司的挖掘机、装载机调来工作。修路过程中遇到的占地、伐树等矛盾,他都亲自协调。很快罗家庄3.6公里通组路修通了。
交通的改善,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老党员曹文明感动地说:“我以为撤村并组后,罗家庄村民的出行难就没人管了,但潘书记始终惦记着我们,让我们走上了水泥路。”
2014年12月,天降大雪,整个北山(黄牛咀村四、五、六、七组)白茫茫一片,146户567人断了自来水。得知消息后,潘光兆徒步4公里,爬到山顶的蓄水池亲自检查,发现蓄水正常。他想问题一定是出在了管道上,北山整个饮水工程都是十多年前修建的。经过村“两委”商议研究,决定开挖更换管道。
管道开挖后,发现管道严重老化,有些地方泥土渗入造成主干道堵塞。潘光兆组织党员群众奋战在北山岭上,他吃住村委会,没有回过一次家,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奋战在工地上。不到一周时间北山群众又吃上了自来水。
近年来,潘光兆凭借人脉关系,积极跑项目、争资金,累计争取灾后重建、村组道路、人饮工程等资金600多万元,先后新建村委会办公楼2层12间、村卫生室4间,实施4个组146户人饮工程,铺设2条6.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点3处66户,修建人行桥2座,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热心公益事业,彰显人间大爱
上世纪90年代,黄牛咀村修建小学,因村上经济困难,他整天奔波于县、镇、村之间,寻求各方资助,还捐款2万元。
2002年,他一次性帮扶了3名困难学生。一名初中生每年资助600元,两名小学生每年各资助400元。三位困难学生亲切地称他为:“潘爸爸”。
2016年,他主动参加团县委发起的“亲亲1+1”帮扶困难学生活动,为帮扶的张千资助生活费1200元。截止现在,他的各项捐款资助总额达150余万元。
“光伏发电”先行先试,助力贫困户脱贫
黄牛咀村有32户贫困户,潘光兆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贫困户脱贫,使全村走上小康之路。
他得知国家重点扶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太阳能发电就是其中一项。潘光兆到千阳县实地考察学习,他发现光伏板的使用寿命在25年以上,群众一次性投资,5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剩余20年每年净收益在1万元左右。
2016年8月16日,潘光兆在自家屋顶装了一组“光伏小电站”亲自试验,发的电可以满足自家日常生活,多余的电并入电网,国家每度电补贴0.98元,直接产生了经济收益。
在潘光兆的带领下,5户党员带头安装,10户贫困户和20户一般户安装到位。
“感谢潘书记,让我们贫困户不用花太多的钱,在屋顶装上光板子,坐在家里就能数票子”,黄牛咀村贫困户王正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潘光兆的带领下,黄牛咀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的爱民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