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
支付意愿是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是多少。
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商品,并拒绝以高于他支付意愿的价格买该商品,而且,对以正好等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这张专辑是无所谓的态度。
消费者剩余是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买者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如果买着对一件商品的支付意愿是100元,而实际支付了80元,那么他的消费者剩余就是20元。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边际买者是如果价格再提高一点就首先离开的买者。即当前商品价格处于支付意愿的买者。
支付意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每个买者的消费者剩余。而一种商品所有消费者剩余总和,就是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低价格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收益。因此,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是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在〔a〕幅中,价格为P1,需求量为Q1,消费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当价格从P1下降到P2时,正如(b)幅所示,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消费者剩余增加到三角形ADF的面积。消费者剩余的增加(BCFD面积)部分是因为原来的消费者现在支付的少了(BCED面积),部分是因为在低价格时新消费者进入市场(CEF面积)。
二、生产者
成本与卖者的意愿
成本是服务或商品提供商愿意接受这份工作的最低价格,也是她出售她的劳务的意愿。
每个服务提供商都渴望以高于她的成本的价格出售她的劳务,拒绝以低于她的成本的价格出售她的劳务,对在价格正好等于她的成本时出售她的劳务持无所谓的态度。 由于竞争的存在,工作属于能以最低成本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
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而一种商品或服务所有生产者剩余总和,就是整个市场的生产者剩余。
边际卖者是如果价格再略低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卖者。即当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处于生产成本的卖者。
高价格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卖者总想使他们所卖的物品卖到一个高价格,高卖价,卖者的福利会增加。

上图表示一条普通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尽管这条供给曲线在形状上与以前图中梯形供给曲线不同,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衡量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在(a)幅中,价格是P1生产者剩余是三角形ABC的面积。(b) 幅表示当价格从P1上升为P2时出现的变动。现在的生产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DF的面积。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有两部分。第一,在较低价格P1时,已经出售Q1某物品的卖者由于他们出售的物品现在卖到了更高的价格而状况变好。现有卖者的生产者剩余增加等于矩形BCED的面积。第二,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因为他们现在愿意按较高价格生产物品,这就使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这些新进入者的生产者剩余是三角形CEF的面积。
三、市场效率
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它的最终目标是使社会上每个人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确定如何衡量社会的经济福利。一种可能的衡量指标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我们称之为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收益,而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收益。因此,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是自然而然的。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而在市场交易中买者支付的量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可以得出
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
消费者剩余等于价格以上和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而生产者剩余等于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因此,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均衡点之间的总面积代表这种市场的总剩余。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他们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2.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因此,在生产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的情况下,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之间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
3.自由市场生产带来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因为在低于均衡水平的数量时,买者的评价大于卖者的成本。在这个范围内,增加产量会增加总剩余,而且,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产量达到均衡水平时为止;但是,超过均衡数量时,买者的评价小于卖者的成本。因此,产量大于均衡数量会减少总剩余。
供求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即均衡的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