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想,犹如在人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尽管它或许成不了参天大树,但它可以决定你人生的方向,给你以力量。
1
年少时,总是那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对身边熙熙攘攘的人流,错落的房屋,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远处的山野及河流产生惊奇,确切地说,是对自己产生了惊奇。
我问自己,我怎么是一个“我”,其它地方会不会有同一个“我”?假如我不在这“人间”,我会在哪里,这“人间”还是会这么喧嚣热闹美好吗?抑或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地方,更美好的东西,它们又在哪里?
我像着了魔似的自问,把自己置身于天地间来拷问。我想不出我是谁,也不知道那真正美的东西是什么。遗憾之余,带点宽慰,庆幸我是个“人”,庆幸在这人间,跟这些人在一起生活,是一件美妙的事。而用笔把这鲜活的世界记录下来,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一个梦想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我心中诞生。
2
稍年长了,进入了初中,对周围世界的热情不减,以至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恐惧来自于一个早晨,醒来突然想到了人会死这个事儿。想到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会死,想到朝夕相处的哥哥弟妹会死,想到自己也会死,想到将与亲人永别,再也见不到这生机蓬勃的世界,禁不住悲从心来,陷入空虚绝望。
那段日子,明媚的阳光,在我心头都是灰色的。不言不语,苦思冥想,觉得人生无聊透了。及至在放学的路上,见到几个洋溢着青春的男女,那才走出忧郁。
他们一块儿走着,谈笑着,个个靓丽,活泼,阳光,丝毫未见颓色,一种生命美好的感觉也陡然升起,觉得人生虽然短暂,但还是值得过的。但要过得有意义,就得有价值的活着,就得去认识人,去理解人生的意义,去走进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3
后出学校,来到了农村这块广阔天地,梦想在希望的田野里放飞。
初始的时侯,那真是仿佛回到了“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栽秧,挞谷,挖板田;挑糞,种麦,收红苕;单调而繁重的生活,让人六神无主,疲于奔命,一片苍白。
一个夏夜,独坐在院坝前,看远山模糊的影子,听阵阵松涛的呼啸声,纳着湖边不时送来的凉风,心里突然萌动起来,想要说点什么,写点什么,下意识地想到自己的梦想,心中一亮,何不就从眼前的这山,这水,这人开启梦想之旅呢?
自那后,每天最使人感到慰藉的,快乐的,是晚上的时光。入夜了,万籁俱静。昏暗的煤油灯下,我铺开日记本,回忆思考,记下思想闪光的那一刻,又尝试着小说的创作,沉浸在自己的梦想里。
生活有了希望,苦也觉得是乐了,收获水到渠成。写下了平生第一篇“反腐”小说《查帐》。记下了那寒夜中,被冷醒后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朝窗外望去的“明月夜,短松岗”凄美的感受,也描述了那“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湖光山色,当然也有“独怆然而涕下”孤独感的抒发。
梦想在那时,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而是成了我生活中的灵魂伴侣,以至终身伴随。
4
返城工作了,到了一家煤矿,梦想在那岩石与钢铁所铸就的冰冷世界得到了淬炼。
我真的不知道,世上真的有这样的工作,繁重,肮脏,还十分的危险,水,火,瓦斯,垮塌,煤尘等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己近于崩溃,是死亡还是生存,我不断地审问自已。
有一次上夜班,已是凌晨三点多了。我独自在低矮潮湿的工作面休息。想着此刻,这个地球上的人都处在酣睡中,谁能想到在这地下一千多米一个角落里还有这么一个“人”,不禁怅然,自怜。
突然间,我发现了一个同伴,一个微生物在岩石的滴水处,绕着那水滴的亮光,不停地飞舞。我打量着,琢磨着,自己不也像这微生物吗?它尚且这么顽强,追逐光明,而己还是一个人,一个有梦想的人,怎能落败?
梦想复活了,我不在悲怜。工作之余,读书学习,天道酬勤,最终以一个“戴帽”初中生的身份,参加全国统考,进入“川大”一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梦想,终于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5
其后几十年时间,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梦想一直都未能实现。想想,这又有什么关系?
梦想,让我把自己所有的遭遇,都当作生活来体验感受。这让我跟生活有了一种距离感,让自己有空间来超脱,时刻提醒自己,风雨中,这点痛算不了什么,以致没使自己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这就够了。
梦想,支撑起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纵使在暴风骤雨的旅途中也有了方向,有了力量。它如迷雾中的一束阳光,从过去穿越到现在,又指向未来,使我不致浑浑噩噩而是更加清醒地活着,这就足了。
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抵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