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儿子的微信,他说:“现在回来,中午到家”,稍后补充:“中午我在外面吃饭”。心里略有些失落,稍后便释然,我的孩子真长大了!他在用种种行为宣誓他的独立,对他来说,所谓“妈妈的味道”该暂时放下了!因过年期间因工作未能回家,他知道我可能会准备丰富的午餐等他,所以提前告知,这也是值得鼓励的!
作为现代父母,我们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放手让他们去体会所有他们好奇的事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也是大部分中国父母做不到的一件事,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因为对孩子强烈的宠爱而一直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反而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生存的能力。庸常如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培养孩子全面独立的人格比培养一个某一方面的天才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突然想到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如下(新闻全文太长,我稍作整理后分享给正纠结在孩子教育当中的简友们):
“魏永康”这个名字想必不会陌生,他13岁上大学,17岁进中科院,这种可以炫耀一辈子的履历,后来却被冠上了“生活低能儿”的标签。
魏永康刚出生不久时,他的父亲便卧病在床,艰难的生活导致他的母亲比其它正常家庭的母亲更加期待孩子尽快长大以便帮她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魏永康不过才两三个月时,母亲日复一日地在他面前念叨些简单的词汇,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1200多个简单汉字。这个学习量基本是五六岁孩子的学习标准,这是魏永康赶超同龄人的第一步,也是成为母亲骄傲的初始。
“你家的宝宝实在是太聪明了。”诸如此类的夸赞,曾雪梅不知道听了多少,在自己对魏永康的期许下,这种迫切想要“拔苗助长”的心情开始更加迫切。而魏永康也爆发了一种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小学的知识于他而言,就和吃饭喝水那么简单,以至于后来母亲渐渐让他开始接触初中知识,这时候的魏永康不过三四岁,这样的学习进度,实在是有些惊人了。
魏永康也实在争气,在他4岁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所有的初中课程,此时的他已完全担得起“神童”一词了。
因为有着惊人的学习天赋,小学阶段,魏永康只上过二年级和六年级,这仅有的一段小学生活也常常在换班级和换学校之中度过,年幼的他根本没有“同龄”的伙伴,有的只有别人看他如看“珍稀动物”一样的神情。他的母亲丝毫不敢浪费这个孩子的半点天赋,除了读书之外的一切生活杂事,基本上都是一手包揽,生怕浪费孩子半点学习时间。8岁时,他母亲就迫不及待地把他送到了当地的重点中学,作为魏永康的父母,生了个“神童”的自豪感让她越来越上瘾,每当把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刻,都感觉有一个奇迹要从自己的手上亲自创造出来。
魏永康在学习这一件事上,也确实没让父母失望,他13岁就成功考上了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这种荣光,世间少有啊!之后的四年,魏永康再次向众人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天赋,在大学毕业之际,魏永康收到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的录取书,硕博连读。此时的他才刚刚17岁,已基本走完了平常人25年的路,消息一经报道,各大媒体都开始想要采访这位天才的成长轨迹,不少的家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仿效魏永康母亲的教育方法,“胎教”之风从此盛行。
但是渐渐地,有人发现了问题,生活中已经成年的魏永康,依旧在家中享受“婴儿般的待遇”,他早起的铃声是永远不变的母亲柔声唤醒,紧跟着就是穿上母亲早已经叠好放在旁边的衣物,甚至于喂饭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个家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对于魏永康来说,母亲几乎算是他接触的唯一一个人,一旦母亲不在时,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就会立刻包围他。
因为他的天资聪明,不少老师曾想过希望他能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可是能在纸上长篇大论的他,在面对同学们期许的目光时,却期期艾艾的说不出半句通顺的话。老师哪里敢为难他,只能打圆场让他下去,但是渐渐地,魏永康不善与人交际的印象,也刻在了每一位老师的心中。父母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不过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和别人相处不来似乎也是情理之中,再说这中间还有着一段年龄差距,没有朋友也是说得通的,孩子这么聪明,这种简单的事情,等到以后就会了。可是正常的孩子,哪里会有在人生二十几年中,都没有一个能称之为“朋友”的朋友呢。
在魏永康的大学生活中,因为年纪实在太小,母亲一直跟着陪读,在步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时候,才是魏永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脱离父母的照顾。他在中科度过了18岁的成人礼,也迎来对人生的第一次质疑,聪明的他并不是不懂网上那些舆论对自己的质疑,他也想要证明自己,在魏永康的坚持下,母亲也终于放弃了自己想要陪读的心。但是生活中需要操心的细节,远比魏永康想象的难以处理。光是自己定闹钟起床这一点,嘈杂的铃声让魏永康的每一天几乎都在烦躁中开始,在自己终于能够独立居住的热情退却之后,魏永康开始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开始渐渐失控。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中,几乎他和世界的一切沟通都是通过母亲展开的,现如今母亲不在,魏永康感觉他几乎快要与世界失联了。
因为不再有人叫他起床之后,上课迟到几乎已是他的家常便饭,但是好在功课并没有落下,但是一旦逢着考试的时候,这种无人提醒的结果就是他常常缺考而导致挂科。而且,因为从小到大都不善交际的原因,他与导师的交流也并不多,这导致他平时的论文根本无人指导,即便母亲现在没有围在自己的身边,魏永康也依旧不愿意去和别人交流,在他看来,人际关系是一件远远比科学更难搞懂的东西。
时间好不容易一点点地过去,冬天就要来了,北方的冬天比南方也要更加冷冽,但是却再也没有人为他准备抗寒的衣物,他也不愿意开口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窘境。在一次穿着单薄衬衣踩着凉拖鞋进入教室之后,不可避免地接受了一波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让他感觉到一阵非常不适,但是却依旧死犟着不愿开口。此时的魏永康其实也渐渐地感觉到了,自己与他人在生活上的不同,但是多年来的习惯,母亲对他而言更像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嘴,一旦失去之后,他就丧失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而在这段期间,他也迎来了一段晚到的叛逆期,他开始觉得如今自己这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模样,其实全都是母亲一手造成的,往日的悉心照顾现在看来全部都是慢性毒药,与母亲的关系,也再不如以往那么温馨。
眼看三年的时间就要过去,魏永康在学校中的生活也越来越艰难,在频繁的挂科下,魏永康的协作能力完全不能适应中科院的研究生模式,中科院不得已只能对这特殊的学生进行劝退。此时离魏永康拿到硕士学位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因为生活自理问题就这么功亏一篑,这对于魏永康来说,是极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情,对于母亲来说,更是这个家庭的灭顶之灾。“怎么那么难的知识你都会,简简单单的生活问题你就不会了呢?”母亲的斥责在魏永康看来异常地刺耳,本以为回到家之后就能回到以前那个温馨的港湾,但是现如今看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母亲看着完全不把前途当一回事的儿子,一时间更是火上心头,直接破口大骂,恨魏永康不争气,与其浪费这样的天资,还不如直接死了算了。
魏永康从未见过这样的母亲,一时间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自己是否就真的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是个废物、更是个专门应对考试的学习机器。母亲此时还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只是一昧地指责孩子,希望能通过这种指责,让魏永康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从而进行改正。回到家中的魏永康没有在家过过一天安生日子,人生遭遇此巨大变故,媒体也紧跟着闻风赶来,想要看一看往日的这个天之骄子,更有媒体直接把魏永康的名字比喻为现代伤仲永。
当初的他有多么风光,现在的他就有多么落魄,网络中的奚落还有嘲笑不绝于耳,魏永康渐渐地也生出了想要逃离的心。某一天,他做了人生中到目前为止最胆大的一次决定,那天的夜晚,魏永康依旧是在母亲的冷言冷语中度过,在佯装躺下休息之后,听着外面渐渐平息下来的动静,魏永康静静地等待了一会,然后拿上家里的800块钱,趁着黑夜离开了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
在踏上离开家乡的列车之后,看着陌生人对他毫不在意的眼神,魏永康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做解脱,渐渐地,他可以正常的与别人对视,甚至是暗暗的打量他人。
身上的钱并不多,魏永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流浪多久,在平日的开销中,只能格外节省,一日三餐基本就是靠馒头和白水充饥,累了就和那些流浪汉一样睡到天桥底下,大家各自睡去,互不打扰。短短的39天,魏永康就走过了十几个省市,这一段对于他来说与其是流浪,更不如说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直到某一天早上,他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这是他全部的家当了。迫不得已只能找到当地的警察,后来的他又被安全地送回家中。
在这一次闹失踪之后,母亲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这二十多年的教育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是自己亲手将孩子囚禁在了身边,却怪他没有自理能力。在魏永康回到家中之后,母亲不再让儿子一心只是学习,而是鼓励孩子多到外面走动,甚至是让魏永康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手把手地教他处理一些生活难题,甚至于后来可以一手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
这段迟来的家庭教育让这个家也慢慢归于平静,后来魏永康也开始越来越懂事,最终在自身的努力下,收到了一家上海航空材料研究公司的邀请,魏永康也鼓起勇气踏破这道交际的门槛,前往上海工作。
在这段期间,他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好,还遇到了自己的挚爱,最终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此后的魏永康也曾因为生活的原因换过不少工作,但是却再也不是那个什么都要依靠母亲的孩子了。
此时的他已成为了别人的依靠,他与妻子共同孕育了两个孩子,母亲曾雪梅曾梦想着孙子也能如魏永康幼时一般爆发惊人的天赋,但是现实中并不如人意,时间一久母亲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2021年11月,魏永康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享年38岁,一生的荣与辱也落下句号,让人无尽感叹的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可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