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寒假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心里想着的是:在即将到来的这个豪华假期里,孩子们终于有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去多读点书了。想想都美滋滋的,于是也偶尔向他们推荐一些可读书目。
估计是忍受不了我的狂轰滥炸,终于有学生胆怯的向我提出了异义。“老师,寒假要看那么多书吗?”
“有什么问题吗?这么几本也不算多啊!”
“可是,老师时间不够啊!”
我以为他们是想疯玩,不想看书,还趁机“教育”了他们一番。可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孩子们向我坦言,他们家里已经给他们报好了寒假辅导班,年前年后都要上,还有那么多寒假作业要做,没时间。据了解,很多家长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是不会允许孩子看课外书的。
于是忍不住在班上叨叨了一下补课的事,告诉同学们:补课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情况,不是跟风去补,觉得自己哪方面确实有缺漏才去补,很多情况下就是家长不淡定,生怕别人补得超过自己家孩子。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是盲目的去补,那与其这样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读点书,补课不是灵丹妙药。估计孩子们把我这一“叨叨”回去一复述,我得挨很多家长的埋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是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家长着急啊!而阅读见效又是如此的慢,所以现实很多情况都成了不能坚持阅读的借口。再加上农村孩子阅读习惯普遍比城里孩子要差一些,导致现在这些孩子形成了一种理念:书可以不读,题不能不刷,书读没读老师不知道,但题没刷,老师能看出来。
为了应付考试,孩子们没有时间阅读。但是教改下的孩子不阅读,根本就应付不了考试!补习班也许有效,但治标不治本,更不能跟风着去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一劳永逸!
诗人狄金森写道: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
把人带向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