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记不清楚什么时候与傅军先生相识的,好像是随一位朋友到他家去——“这是傅老师!”如果不是其无框眼镜后面那道睿智而略带傲气的眼神,我也许会怀疑这身形瘦削、面颊清矍者就是后来“约战”百家讲坛王立群先生、“临邛三学士”之一的傅军先生。
在邛崃师范读书时,傅军先生和傅尚志先生、王德荣先生都是才情出众的佼佼者,而且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或舌辩“群雄”,一度还被打为邛崃的“三家村”、“四家店”(另一位是向敬祥先生)。但身边同学与社会群众无不折服,称他们为“临邛三学士”——这一称谓由民间而机关单位,一直到今天,年龄稍长者都无不知晓他们的名头。
傅军先生自幼丧父,对母亲十分孝顺。初中毕业时,黄家玉先生到平落将并未填报师范志愿的他录取,傅军先生心有不甘,却最终还是听从母亲的意见进入师范以“脱农皮”。在校期间,往往以看“闲散书籍”为业,“专业思想不巩固”而成绩总是优秀。毕业分配时婉拒进入学校和县上的革委会,要求回平落教书以照顾母亲。后来,因写大字报《举起你的双脚》宣布退出“文革”而被打成保皇派,受到批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傅军先生先后到县氮肥厂、化工肥料总公司、水电公司工作和担任领导职务。博览群书、才华不凡而又恃才傲物的他,因不满时任领导的一些作为于一九八六年进入省经济管理学院学习。之后,傅军先生便“下海”至成都等地,在若干家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企业无不风生水起,名利双收,而他只是“挣钱吃饭,养家糊口”。作为经济师的傅军先生一直从事经济研究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2003年,他在北京参加“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大会”,荣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亲自颁发的“2003年度中国企业形象优秀管理师奖”。2010年,他以《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一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有厉以宁、张维迎以及王传福、宗庆后、陈光标等参加的“中国经济高层论坛”。
用韩作成先生的话说,傅军先生算是“两栖文人”,他的本行是企业管理,而文学或文化只是客串或“业余爱好”,但影响似乎更为广泛。作为中华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辞赋报》特约顾问,他被中国古文家协会和辞赋家联合会评为2013年十大辞赋家。其《临邛赋》荣获全国金奖,出版有文学专集《故土情深》。
2007年,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发表司马相如“骗财骗色”论后,傅军先生义愤填膺,当即旁征博引、奋笔疾书,在报上发文予以批驳,并欲在文君文化旅游节期间“约辩”王立群先生。王立群先生答应前来论辩,却又临时爽约,在其微博上称,邛崃傅军在四川发起了“倒王”运动,所以我不会去邛崃(“论战”)。这令众多文化中人大为失望——未能一睹“双雄”之辩才也。
傅军先生是一位穷究事理,性格执拗之人。他曾经骑摩托车外出而忘戴头盔,被两位交警拦下:批评教育,罚款两百元。恰巧这两位交警也未戴头盔警帽,他随即反应过来——我没带头盔确实错了,认罚交钱。但你们作为执法者为啥也不带头盔警帽呢?两人哑口无言,迅即匆匆离去。不料几天后傅军先生又在街上碰上那两位交警,便高声喊道:“交警同志,街上这么多不戴头盔的你们咋不管呢,你们要对市民的交通安全负责哦!”可怜两位交警只得又落荒而去,傅军先生则一路追赶至交警大队……可见,傅军先生的较真与性子之直。为此,应傅军先生之嘱,陈炽昌先生还为其题写了一道匾额。傅军先生的公子有次与其同学到自家玩,见客厅所悬匾额,一伸大拇指道:写得太赞了,你们家个个精瘦,真的是“一家排骨”啊!后来,陈炽昌先生听说他的儒雅“风骨”变成了“狙人”的“排骨”,不由得哈哈大笑。
傅军先生也自嘲道:一身排骨恋故纸,两袖寒风品杜康。
是以为记。














网友评论